中国园林网8月17日消息:有限的土地资源是城市发展永恒的制约。一方面是不少土地因种种原因被闲置,甚至一闲数年;另一方面是绿化建设用地日渐捉襟见肘,不得不以更高成本向空中发展。于是,借地绿化渐成风气,但面临的尴尬也不容回避。
借地绿化现象并不鲜见
最近乘坐北京地铁五号线,发现列车自惠新西街北口站钻到地面后的马路东边,有一处忙碌的建筑工地。
北京奥运会前,这片土地拆除违章建筑后,建成了一片有乔木、灌木、草坪、鲜花的绿地。不知为何仅仅两年之后,看上去赏心悦目的绿地就变成机声隆隆的工地?
目前,城市绿化建设最难的是找到土地。由于城市土地总量有限,随着房地产开发的红火,“土地财政”导致大量原本可用于城市公共绿化的土地流入开发商手中;城市绿化用地面积则不断萎缩,面临“地荒”。
在绿化建设面临“地荒”的同时,房地产开发商囤积居奇地储备的大量城市建设用地却因种种原因,买而不用。全国各地都普遍存在开发商“晒地皮”现象。
前几天,泛海建设在北京朝阳区一片约29万平方米的土地被捂5年未开工的消息就备受外界关注。相关报道称,因为捂地未开工,仅靠土地升值该公司就多赚200亿元。
推荐阅读:
[分页]
这些被“暂时”闲置的建设用地,可以用来绿化吗?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事实上,在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硬指标的压力之下,政府绿化部门不得不向拥有大量土地的相关机构或个人租借土地进行绿化建设的现象并不鲜见。
早在1999年,杭州市西湖区在建设祥留路时,在道路两侧试行“借地绿化”——政府向农民租用耕地。农民种植水稻等传统农作物的年收入为700元至800元/亩,政府将租金定为1000元/亩,首付3年,以后每3年递增10%,租用期限为30年。试点很成功,18万平方米的绿化带建得既快又省,达到农民满意、政府赞赏的双赢局面。
此后,借地绿化在杭州市全面铺开。在城郊主要道路、绕城公路、沪杭甬高速公路、铁路沿线等都种上了30米~50米宽的绿化带,借地绿化已占到扩绿总量的82.38%。
据媒体公开报道的资料,在武汉市,据园林部门统计,通过借地绿化的方式,该市已先后在中心城区借地数处,共计近20万平方米,投入巨资建成了范湖小森林、西湖小森林、南岸嘴游园等绿化景观。不过,该市目前尚有一定数量的闲置土地,已被借用于临时绿化的仅占极少部分,全市借用于绿化的土地总计不超过二三十块。
借地绿化面临不少尴尬
绿化部门向开发商借地绿化这种土地使用新形式,似乎解决了绿化用地紧缺的矛盾,对提升城市绿化指标、促进绿化事业发展,从而提高城市宜居水平等,显然都不无裨益。
本文开头提及的建成绿地变工地的现象,也有可能这块地原本已被开发商买下,只是政府出于一时之需而暂时借用。但有借就有还,眼下这片存在了不足3年的绿地变为工地,也许只是被开发商收回土地进行开发。
借用的绿化用地终究会被收回,这无疑令人隐隐感觉不太踏实。
令人不踏实的原因就在于:借地绿化似乎并非长久之计。毕竟,土地已经卖出去了,作为土地附着物的绿化植物,其权属究竟归谁所有?政府还是开发商?
如果有一天,因为种种原因,斥资不菲的绿地是否真的就一铲了之而无需承担任何责任?如此一来,源于纳税人的财政资金不就打水漂了?这绝对是无法容忍的。
推荐阅读:
[分页]
事实上,国内确实也曾发生过不少类似事件,今后可能还会发生。
就此,有专家也曾指出,借地绿化固然可以使大量闲置土地利用起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又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但因其属于借地性质,在城市规划用地中,都没有正式的绿化“户口”,一旦遇有合适的开发项目,瞬间消失、残暴铲除似乎是必然的命运。
因此,也有人认为,借地绿化这种决策似乎难脱草率之嫌。
看来,如无任何政策性依据和法规性保障,借地绿化只能无序无规操作。造成的不仅仅是经济损失,更有无可限量的生态损失。正是从这个角度而言,借地绿化面临不少尴尬,等待化解。
借地绿化并非前景黯淡
值得庆幸,国内已有城市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2000年8月,为了充分利用闲置的土地建设临时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市容景观,并加强临时绿地管理,上海市制定发布了《上海市闲置土地临时绿化管理暂行办法》。
该《办法》规定,临时绿地的建设、养护由建设用地单位负责,与计划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相结合,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为减少成本损失,《办法》还强调,临时绿地撤除时,树木不得砍伐、只准迁移。
为调动建设用地单位的绿化热情,上海市还规定,临时绿地存续期间超过1年(含1年)的,建设用地单位均可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享受多项优惠,包括绿地存续期间免交土地闲置费、存续期不计入土地使用期限等。
仅凭临时绿地存续期不计入土地使用期限这一优惠,相信就能调动绝大多数开发商“积极行动起来”,与政府一道为改善生态、美化城市而努力。
一直以来,借地绿化似乎生来就是为拆而建。上海的做法表明并非如此,而借地绿化也并非没有出路。
在城市土地资源空前紧张的今天,用地方法规的形式,规范、管理并大力推进借地绿化,不能不说算是一种创新,亦不失为一个提高城市绿化水平的有效选择。
当然,对开发商而言,鼓励、调动其自觉拿出闲置土地进行临时绿化时,政府还需避免开发商假借绿化名义恶意囤积土地,更要有效监管以防范敷衍塞责骗取政策补助的风险……
其实,从根本而言,借地绿化的问题不在借与还本身,而在于如何制定合理的借与还的游戏规则、如何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如何使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等等。
老实说,这方面成功的案例似乎并不算多。在城市借地绿化现象日渐普遍的今天,其所面临的尴尬还有待化解。
政府如果不及时、严谨而智慧地规范、促进借地绿化的行为,而是随借随建、随建随毁,无疑是一种不作为。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