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8月20日消息:“栽树,给潼南栽出了发展新天地。”潼南县长罗建极对全县的森林工程信心十足。
“因为潼南把栽树与发展理念、发展环境、发展信心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让栽树成为一种发展的动力。”罗建极表示。
栽出文化:森林文化集聚人气“自2008年实施森林工程开始,潼南县委、县政府就明确地提出了“山上栽树,地里种菜”的原则,旨在通过栽树,把潼南变成‘毛茸茸的、水汪汪的、文皱皱的、人旺旺的’生态之城。”罗建极说。
“森林文化既是一种环境文化,更应是一种发展理念文化。”罗建极谈到,全县在森林工程建设中,把栽树与提升全县的发展理念、提升全县人民的发展信心、提升发展环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森林文化集聚人气,促进发展。
在森林工程建设中,潼南县将行政中心前面的奋进广场重新绿化、美化之后,每天早晚,有1万至2万名居民到这里唱歌、跳舞,广场集聚了人气,也凝聚了人心。
“潼南闇公陵园是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一处红色文化所在地,我们要用森林来把这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装扮得更有文化。”罗建极说,在陵园里,将栽上几千株塔柏、雪松、桂花等树。
同时,森林文化还体现在特色绿化街道中。
从渝遂高速公路潼南出口下来,一条长6.5公里的景观大道已成为潼南森林文化的代表作。像这样的特色街道,潼南县城里就规划建设了10条。
“森林文化的建设也促进了生态产业的发展。”罗建极说,目前,全县将着力打造“重庆最大的菜园子”,全力建设“西部菜都”。
栽出景区:“三色旅游”集聚成渝两地游客“桃花开满山,森林绿成片,菜花金灿灿。”罗建极说,“森林潼南”建设不仅绿化美化了城市,还栽出了产业,推动了全县的“三色旅游”。
推荐阅读:
[分页]
据悉,按照打造“大花园、大公园、大乐园”的标准,在潼南县城滨江路上,将规划建设一座占地400亩的清水型湿地公园。
同时,按照“栽景区”的理念,县委、县政府组织科技人员,规划建设了城郊森林、铁钉寺、云谷山3座森林公园,启动建设庙坡、定明山、滨江、开善寺、涪江湿地5座城市公园建设。这8大公园,都融入了城市。
大佛寺是潼南的一处景区,在森林工程建设中,潼南县在景区内和周边新栽种了上千株银杏、菩提树、重阳木、天竺桂等大树,把景区打造成了一处鸟语花香的新景区。
“其实,在森林工程中,潼南县结合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栽出了不少各具特色的新景区。”罗建极说,结合县内的油菜花资源,全力打造崇龛菜花景区,并新建了一个占地100多亩的名贵树木植物园,引进了罗汉松、桂花树、楠木等150多种名贵树木。
上世纪80年代初,潼南县修建了一条长15.2公里、宽110米的人工运河。在森林工程建设中,该县在这条运河两边栽上了柳树和常绿树,把这条运河打造成杨柳依依、绿树碧水的旅游景区。
栽出环境:引来投资项目加快经济发展“栽树给潼南带来的第三大效益也是潼南最看重的效益,就是栽出了投资环境。”罗建极说,良好的投资环境已给潼南带来了发展的新天地。
加快建设18平方公里的潼南工业园区,新栽的树木已长得郁郁葱葱,展现出生态园区的特有新貌。
“潼南工业园区及县城生态环境的改变,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者的眼光。”罗建极说,仅今年前7个月,潼南就从市内外引进了总投资达42.6亿元的103个投资项目,尤其是2平方公里的潼南澳洋工业园落户,给潼南增添了新的发展活力。
罗建极说,当前潼南政策、区际、人文、资源和后发五大优势的集成,使潼南成为一个各方瞩目的焦点和热点,处于一个厚积薄发、一触即发的黄金发展时期。随着生态环境转变成投资环境后,潼南工业、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以蔬菜为主的农业产业都得到快速发展。同时,还把森林工程与果业、旅游业有机地融合了起来。
黄桃曾是潼南的一大特色水果业,前些年因种种原因,以桂林为主的万亩桃花山失败了。在森林工程建设中,外地的业主瞄准了潼南的投资环境,潼南已恢复这万亩桃花山。
恢复起来的万亩桃园,不仅将形成一处旅游景区,还将重新带活潼南的果品加工业。
“栽树栽出的投资环境,已经给潼南带来了新的发展活力。”罗建极说。
———访潼南县长罗建极
推荐阅读:
(来源:重庆市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