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8月26日消息:家门口的行道树不知何时变了模样,对“黄土见天”、“石子树穴”这样的新现象,一些居民表示不解,这到底是毁绿、还是绿化新尝试?市人大代表裴蓁提交一份书面意见,职能部门对此作出相关解释。
浦东新区锦绣路上,合欢路至花木路一带的道路实行大规模翻建改造,路面提高,人行道两侧的绿地同步抬高,但竣工后周边居民发现,沿路两侧近百棵树穴原态绿化被“破坏”、泥土裸露,导致“黄土见天”,与原先的绿化环境大相径庭。无独有偶,浦东南路房产署门前一带的行道树穴,全部被水泥浇灌的磨石子封闭,“这样的树穴根部能不能保证透水透气?”周边居民表示不解。
本市《行道树养护技术规程》对树穴处理进行了规范。如树穴处理不得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不得妨碍行人通行。树穴处理物应与整体环境相协调。树穴覆盖后应有良好的透水、透气性能,材料对环境无害。
“树穴应当同步优化相邻种植环境,实行‘黄土不见天’的配套绿化覆盖措施。而不是图一时方便,采用全封闭树穴简单了事。”裴蓁认为,这两处的做法妨碍了树木正常生长,为此,他提交《关于规范行道树穴养护行为的建议》。
行道树既要考虑绿化功能,也要考虑行人的安全。上海对行道树盖板曾做过不少探索,目前已基本形成一个相对成熟的体系。在人行道较窄处为留给行人更多空间,基本采用盖板形式;在人行道较宽的条件下,可采取树穴铺盖的方式,诸如种植地被植物,覆盖树皮、碎木、石粒等。
对锦绣路改建工程,新区绿化市容局解释说,路面标高抬高约12厘米,人行道标高相应抬高,原树穴框高出人行道约15厘米,改建后如不做调整,可能会成为路人的绊脚石。综合路面标高、行道树种植深度、原有树穴框高度等因素,最终采取抬高树穴框、改铺树穴盖板两种处理方式。
“泥土裸露并非‘黄土见天’,而是补种的植物不明显。”新区绿化市容局解释,在人行道施工过程中,确实有些树穴框中的地被植物受损,但施工结束后都补种了红花酢浆草。“红花酢浆草属草本植物,新种苗叶片会枯萎,种植时先将叶片全部剪除,故在新叶萌发之前,居民感觉上跟没有种植是一样的效果。”相关负责人说,以前花木路一带行道树树穴种植的绿色灌木,容易与行道树争营养,所以选种了红花酢浆草,这也是多元尝试的绿化行为。
“浦东南路采用的透水混凝土树穴盖板,为一项新工艺。”该负责人说,此项工艺的优点在于混凝土保有足够的透水率,也解决了以往盖板凹凸不平、泥土裸露、滋生杂草、容易污染路面等问题,降低了养护成本,目前已在全国许多城市推广。
市绿化市容局表示,“石子树穴”应该是一种新的尝试,由于长期效果尚不明确,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相关部门正在着手制定有关标准,对不同的条件、不同的情况,适用盖板或覆盖物类型作出规定,同时对不同的盖板及材料的制造工艺加以规定,延长对行道树盖板使用期限。
推荐阅读: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