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9月14日消息:对于一项工程来说,用时长达九年,可以想象其涉及面有多广、政策性有多强、工序有多复杂。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在我市启动,9年来,我市以超坡耕地和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地位重要的坡耕地及沙化耕地为建设重点,坚持集中连片,规模推进。不仅扩大了我市森林资源面积,加快了水土流失治理,区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而且还促进了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9年前,我市是多林省份的贫林地区,是全省生态比较脆弱的区域,由于缺林少树,有的地方还存在着乱垦殖的现象,造成了水土流失、沙化严重,土壤肥力降低,风蚀、水蚀、旱涝、早霜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要改变这些严酷的现实,就必须迅速恢复森林植被,退耕还林,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退耕还林工程既是生态工程,也是加快农民致富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农民需要,政府需要,大自然也需要。只有充分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退耕还林工程才有保障,我市也从抓认识入手,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国家有关退耕还林方针、政策,宣传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重要性。工程实施的几年中,在农民之中也形成了“我要退”的热潮。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我市也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突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的原则,把退耕还林工程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与生态村建设结合、与立体开发结合,将任务细化到乡、村、屯,落实到户、落实到具体地块,并优先选择生态条件差、生态地位重要、水土流失和耕地沙化严重的乡村为重点,狠抓工程质量,坚持标准出精品,退一片、还一片、活一片,也在全市范围内涌现出了一大批退耕还林的亮点。龙江县杏山乡六合村的退耕还林整乡、整村推进模式,龙江县鲁河乡的宜林荒山绿化模式,碾子山区集中连片在坡耕地、低产田退耕还林模式,具有我市特色的退耕还林模式极具示范带动性,退耕还林工程在我市也进入到快速实施阶段。九年间,全市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185.85万亩,共营造退耕还林千亩以上片林42个。
退耕还林工程政策性强,涉及到每个退耕户的切身利益。为让退耕还林户吃上“定心丸”,我市每年都会对退耕还林地块造林数量、质量、面积、合格率、管护等情况进行全面严格核查,结合县域实际,及时足额地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资金,保证退耕还林“退得下,还得上,不反弹,能致富。”受益于退耕还林政策,全市农民不仅有了可靠的粮食供给,还腾出劳动力从事多种经营和副业生产,增加了收入,并有效地调整了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也改变了农民长期单一的种植结构,实现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的双赢,直接促进了退耕农民向其他产业转移。再回首,九年间,鹤城已山青水绿。从建国初期的不足1%,到1977年的仅为4.6%,再到2009年的13.37%,森林覆盖率不断增加,建设了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推荐阅读:
(来源:齐齐哈尔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