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9月15日消息:随着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除了设计和施工企业,园林资材企业作为一股新势力也在不断壮大。8月18日,上海市建筑材料行业协会下属的建筑绿化分会正式成立,园林资材企业也有了自己的组织。近期,记者就此专门采访了建筑绿化分会会长余露。
“建筑绿化,通俗地讲就是把花草植物种在建筑的屋顶上、室内外墙壁上、阳台、窗台等地方,即围绕着建筑来进行各种形式的绿化。广义上来讲,则是对整个城市建筑进行以绿化为主要手段的城市生态建设。更深层次的意思是,建筑材料和园林资材的使用要遵循低碳环保,具有生态性。”余露介绍说,目前国内的建筑绿化绝大部分还处在前者阶段,对于更深层次的园林资材生态性的关注才刚刚开始。园林资材产业起步时间不长,但这是一种发展趋势,即通过资源的科学运用得以有效拓展绿化空间、丰富绿化形式。
比如上海1949年人均绿地面积仅为0.132平方米,勉强能放一双鞋;到1995年,此数据提升到1.69平方米,差不多一张床的大小;近10年间,上海城市绿化建设进入了跨越期,人均绿化面积也才11平方米,相当于有了“绿色一间房”。
联合国生物圈生态与环境组织提出城市居民人均拥有60平方米绿地,才能获得最佳居住环境。维也纳、斯德哥尔摩等都已超过了这一标准。巴黎、伦敦、新加坡、深圳等城市已达到40至50平方米绿地。相比之下,上海高楼多、人口密度大,中心城区每平方米的绿化成本接近4万元,其中土地成本和拆迁成本就占了90%。在现有的不利因素下如何实现绿化覆盖率的提升?建筑绿化就成为最好的出路。
协会成立之初就制定了五大目标。首先,规范行业发展,提倡竞争,但绝对不允许恶意竞争;第二,每年举办一届园林资材展会和论坛;第三,促进绿化行业中墙体绿化、立体绿化等诸多标准的制定;第四,园林资材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有很多新技术、新产品,因此要重视并促进知识产权的保护;第五,促成政府和专家、企业在技术或行业相关问题上的交流和对话。
“协会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搭建平台,除了上述工作,协会还要为同行之间交流学习,提升行业技术水平等方面创造必要条件。”对此余露不无遗憾地表示,建筑绿化的推广还需加大力度。比如屋顶绿化,虽然已经推广了一段时间,但实质性的进展并不明显。
近期上海市已经将立体绿化纳入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将增加150万平方米,其中屋顶绿化100万平方米,其他立体绿化50万平方米。这是个鼓舞人心的消息,但是政府的重视程度还应该提高,而协会恰好可以充当推进这一进程的平台。
国外的立体绿化已经非常普遍,尤其是欧洲,资材都是用环保材料制成的。德国甚至为此进行了立法,要求使用可回收利用、易降解、不污染或破坏生态环境的材料。目前国内使用的很多园林资材还是以追求成本较低为主,环保性较差。推进园林资材的环保生态化,将是协会长期为之努力的工作。
据余露介绍,建筑绿化分会虽然是上海的地方协会,但目前的副会长单位已经有十一家,会员也有数十家,而且除上海之外,还有北京、福州、武汉等地的企业。协会将以华东地区为主,面向全国,努力建成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机构,推进建筑绿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