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红树林重现“海底森林”昔日奇观

2010年09月15日 09:16海南日报单憬岗 官 蕾

中国园林网9月15日消息:黎明,宁静的水面上,一群白鹭贴着树梢优雅地飞越红树林。雨后的红树林郁郁葱葱,树冠仿佛浮在水面上,形成了壮观的“海底森林”。

这片美景位于海口市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史料记载,在1605年发生的大地震中,琼北东部海岸大面积下沉,形成了东寨港湾,新的地理环境让湾内泥沙淤积成大片滩涂,十分适宜红树林生长。400年的岁月变迁,就形成了今天的莽莽红树林。

“文革”时期遭受严重破坏

东寨港红树林受保护的历史可上溯至清朝道光年间,1845年当地就制定了乡规民约,禁止对红树林乱砍滥伐,并立了“奉官立禁”石碑。然而,这一地带的红树林却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遭到严重破坏,“文革”时期狂热的围海造田运动,导致大片红树林被毁,仅附近的三江农场就丧失了上万亩优质红树林。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历史缘由,我国首个红树林保护区才会出现在东寨港。1980年1月3日,经广东省政府批准建立东寨港自然保护区,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然而,即使设立了保护区,东寨港及其附近的红树林有时还是被破坏,1990年代初的挖塘养殖风潮是最主要的原因。“虽然破坏程度相对较轻,但也达数千亩以上。”东寨港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说。这种情况,当时在海南各地都不同程度存在。

痛定思痛,海南决定大力挽救红树林。一方面迅速在各地成立红树林保护区,另一方面,《海南省红树林保护规定》于1998年正式出台。这些措施取得了较大成果,以东寨港保护区为例,到2005年,其保护区面积从最初的2133公顷扩大到3337公顷,红树林面积从1766公顷恢复发展到2126公顷。

多种力量加入保护行列

与此同时,人们开始更多地思考如何着手对红树林进行恢复。这其中,除了政府的力量,还有协会、科研机构、普通百姓的力量。

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所研究员廖宝文,是我国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知名专家。为恢复东寨港红树林,他在1990年代末从澳洲和墨西哥引种了部分优良红树植物。结果发现,从墨西哥引进的拉关木和从澳大利亚引进的阿吉木,在东寨港生长良好,到2003年已大量开花结果,引种基本成功。这意味着,东寨港等地红树林种质退化、生长缓慢、抗逆性差等问题,有了新的解决途径。

2003年,文昌市会文镇冠南村村民在一位名叫林来春的退伍军人带领下,在当年3月成立了海南省首家民间环保组织——冠南民间海洋资源保护协会,并致力于当地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建设。7年来,林来春和会员自掏腰包超过20万元,积极培育树苗,扩大种植红树林。经过努力,目前当地的红树林面积已扩大了100多亩。

省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全省已建成红树林自然保护区9个,这些保护区都在尝试开展红树林人工育苗,以加大沿岸红树宜林滩涂的红树林恢复力度。调查表明,全省现有红树林林地面积13539.7公顷,其中红树林面积3930.3公顷。为促进沿海红树林的恢复与保护,省林业局还组织力量编制了《海南省红树林保护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省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17979.1公顷,绿化我省95%以上的红树林宜林滩涂,形成海南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网络。  

推荐阅读:

让森林成为产业 中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揭秘巨型“花”如何绽放 天安门“补妆”迎国庆

云南保鲜花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取得3项国家专利

南京:六合枯树换种活树意外遭城管扣车(图)

(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