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0月12日消息:走进娄底,处处感到绿色簇拥;漫步城区,举目所及即遇公园。从天鸟瞰,一湖如镜,两条水系仙袂飘飘……如果说钢铁铸就了青春娄底伟岸的身躯,她崛起于湘中的灵性力量就该是那永恒的绿色。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一串串殊荣,融贯着娄底对城市灵魂的不懈追求。青春娄底,在“科学创建、全民创建、节约创建”的理念指引下,正向着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大步迈进。
科学创建,力保生态原色
娄底是典型的江南丘陵地貌,既具山的秀美,也有水的灵性,“山为城之体,水为城之源,文为城之魂,绿为城之美”是娄底建城的核心理念。娄底造城,不搞“逢山开山,逢水填水”,而是“显山之势,彰水之秀”,依山就势、因地制宜,预留和建设风景林和生态林地。
中心城区的石马公园、春园公园、青山公园、月琴山公园、珠山公园、仙女寨植物园等6座山体公园,发挥着城市核心区绿色氧吧的功效。最新建成,位于城南的仙女寨植物园,面积达101公顷,成了市民远足登高、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这些公园的前身都是一座座有名或者无名的山头,城市发展壮大了,一山的青绿被自然融入城区,保留原有植被,补植其他树种,一座座野外山林完成了“城市森林公园”的华丽转型。
杨柳低垂、涟水荡漾。入夜,太阳能路灯照亮大理石铺就的河堤走廊,昔日洪涝频发、污水横流的涟水河段,今天已变身沿河风光带。
娄底人充分利用“一城环二水”的优势,实施涟水、孙水两岸“堤岸整治”工程和“滨江景观” 工程,新增孙水、涟水2座滨江公园,分别占地30.3公顷、28公顷。娄底还是一座名人辈出,有着优美民间传说的“文”城,拥有贤童街、天王寺、仙女寨等人文景观。在创建过程中,城市很好地做到了传承历史、保护景观、挖掘特色,融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体。
坚持道路绿化建设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做到路通树绿,这是娄底城区道路绿化的又一特色。近两年,娄底又大力开展现有道路绿化的提质改造,增加绿量效果,在原有景观基础上,对街道进行花木景观规划。茶花一条街、樱花一条街、紫薇一条街……一路一景、一街一品凝聚了鲜明的娄底特色。目前,全市城市道路长度100.69公里,道路两旁种植有行道树的城市道路长度99.37公里,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98.7%。建成区内绿地达标的城市道路长度82.71公里,道路绿化达标率为82.1%。
在保护城市原有生态绿地、水面的同时,娄底充分利用墙体、桥体、屋顶、山地、河岸等大力推广立体绿化,尽量保持原有的地形地貌和原有的植物群落,建立自然多样化的城市绿化体系,进行生态化改造,林荫停车场推广率达66.6%。
全民参与,共建绿色家园
打开“娄底市中心城区绿线图”,一个星罗棋布市民公园、森林公园、生产绿地、河滩湿地的绿色新城,让人心旷神怡。2010年底,娄底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9.8%,绿地率达34.9%,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51平方米,基本建成了“城在林中,人在园中”的生态园林景观。
全民共建绿色家园,全民共享创园成果,这是娄底创园工作的鲜明特点。每年早春,书记、市长都会带头铲开芬芳的泥土,在城区、在路旁、在院落、在荒野……植树大军浩浩荡荡。从“城市绿化周”到“义务植树月”,每一场活动都是全体市民的自觉行动。2010年,全市242.6万人次参与义务植树,尽责率95.2%。从春天的绿色行动到秋天的花卉展览,变幻的是季节,不变的是人们积极参与绿化建设的热情与执着。
“爱我娄底,绿化家园”,这是2011年娄底最为响亮的口号。由普通园林工人组织的5场树木现场捐植活动,场场人潮涌动。市领导带头捐款捐树,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短短两个月时间,就有171家单位、2万多人踊跃参与,捐树折款738万元,现有公园广场品质得到显著提升,全民创建的热潮持续高涨。
城市建到哪里,树就栽到哪里。娄底42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内,密布着10个公园, 5个绿化广场,32处庭院小游园和街头绿地,165家园林式单位。它们如同一颗颗绿色明珠,均衡镶嵌在娄底城区。建公园,保绿地、植苗木,成为娄底上下一致,持续多年的习惯。
绿色成为娄底的名片,护绿也成为大家一致的行动,娄底人对绿地的爱,甚至感染了到娄底来的每一个外地人。2009年10月25日,著名歌唱家克里木来到娄底,就欣然与市领导一起为一棵新栽榉树培土;世界冠军张怡宁、王楠来娄底,也入乡随俗地栽下一棵绿树,留下了对娄底的绿色回忆与眷念。
走在树影婆娑的娄星广场里,随处可见成群结队的市民在健身、拉琴、跳舞,他们的脸上写着惬意;孙水河岸,美丽的姑娘们在绿树成荫的岸边悠闲漫步;小区的古樟下,天真烂漫的孩子在开开心心地嬉戏;大学校园浓密的绿荫下,学生们在专心致志地阅读、作画。
厉行节约,盘活自然资源
娄底是新兴城市,财政不富裕。因地制宜,节约创建,既是客观条件限制,也是决策者的核心理念。
与一些地方大树进城不同,娄底限制名贵大树进城,几千块钱一棵的大树,尽量不植,只作少量点缀,尽量使用乡土树种。用买一棵大树的钱,换栽几十棵大苗。各单位庭院改造,对树木数量一一登记,再有计划地移栽到公园、广场。同时把修剪下的树叶、枝条收集起来,粉碎加工制做成绿肥和营养土。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娄底人以见缝插绿、拆墙透绿、拆违建绿、立体增绿等多种形式,把道路两侧、河道两旁、房前屋后的土地都进行绿化覆盖。
娄底也是一座缺水的城市,建设者也想出了一系列的节水措施,如加大绿色乔木和高大灌木种植,选用优良的乡土树种和耐旱植物,逐步减少需水量较大的小灌木和草坪数量;注重雨水的拦蓄、收集与有效利用;广泛采用透气性铺装,大量采用渗水地砖、草坪砖;努力利用中水灌溉、造景,大力推广微喷、滴灌、地埋式喷灌等节水型先进园林技术,最大限度节约绿化用水。
城区街道两旁的树池里,一粒粒形状各异的卵石均匀铺垫其中,既透水透气,又利于树木生长,给人返璞归真美观大方的印象。更妙的是,这神来之笔全是城区河流疏浚工程中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既清理了河道,又让这些躺在河底的卵石派上了大用场。
把账算到细处,把事做到细处,点滴汇聚,让娄底节约了近一个亿的创园成本。不过,再省也不省公共绿地面积。土地财政,目前在很多地方愈演愈烈。然而在财政并不宽裕的娄底,却不惜城区黄金宝地大手笔建设公园绿地。城南新区,孙水河畔,有一片临水福地,曾被许多房地产商垂涎欲滴。然而,娄底市委、市政府做出决定,不要几亿元的地价收入,而是投入数千万元,建成为河滨公园,成为全体居民新的公共客厅。
推荐阅读: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