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态大格局 建设宜居新苏州

2011年10月14日 09:51苏州日报

中国园林网10月14日消息: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载体,2005年以来市政府每年把新增450万至500万平方米绿地作为实事项目,促进了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改善。

如今,“建设宜居新苏州”,已成为苏州今后5年努力的三大方向之一。一个地方宜居与否,虽然用来衡量、评价的标准以及体系等等很复杂,但简而言之,当地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怎样,肯定是一个最基础、最起码的条件。可以说,倘若一个地方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质量很低、水平很差,那么,这个地方的百姓肯定就不能安居乐业,也就更谈不上什么“宜居”了。

提升一个地方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质量,不能靠零敲碎打,“东一榔头西一棒”,那是无法形成生态安全大格局的,必须立足长远,从大处着眼,从细节处入手,系统地加以推进。譬如,根据自身的环境特点,苏州及早编制和实施了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总体规划,在版图上用“团、带、区、廊”编织出一块块绿色锦绣,通过“四团三带”生态安全区、“二四连理”生态廊道、6个核心区和12处生态桥等,共同构建苏州生态安全的大格局,为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生态保障与环境支撑。

同时,在构建生态大格局过程中,近年来苏州从多角度、全方位切入,通过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市等载体,扎扎实实地促进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譬如,按照“人工山水城中园、自然山水园中城”的规划理念,突出生态和文化特色,经过近4年的建设,于今年7月完成了1.83平方公里的三角咀湿地公园,让一个原本环境杂乱的地方,变成了苏州城市的又一个生态“绿肺”。不仅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而且也满足了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需要。

“建设宜居新苏州”,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扬环境优势,以环境软实力的增强促进发展硬实力的提升”。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只要继续努力,苏州正在形成和完善的生态安全大格局,一定能够造福百姓、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推荐阅读:

生态化营院拴心留人 调动官兵训练积极性

杭州西兴街道加快创建省级生态街道

八达岭公园以“低碳旅游”为主题再办生态文化节

广东生态景观林带开发林业多种功能

(来源: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