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22日消息:从千疮百孔的河床,到碧波荡漾的“玉带”,六安继2008年获“安徽省园林城市”称号后,今年又向国家园林城市目标冲刺,14.7平方公里的城中湖更是成为全国水上运动基地之一。
从革命老区到最适宜人居的区域中心城市,六安的飞速发展与崛起,离不开六安人民“甘于牺牲、自强不息、和谐奋进”的精神,同时,六安恰恰用着飞速发展与崛起的事实,诠释了“甘于牺牲、自强不息、和谐奋进”的城市精神。
甘于牺牲: “城中船民”住上了大楼房
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淠河水运基本完成其历史使命,一批来自霍邱、寿县的船民逐渐失去生活来源,群体聚居在横穿该市中心的淠河干渠河道上,以船为家,形成了该市“城中船民”的特殊现象。随着淠河总干的综合治理,约有1100户人弃船上岸,陆续住进了安置房内,开始了全新的生活。曾经破烂不堪的“东洋舰队”变成了美丽的滨河公园。
如今漫步在淠河东西两岸,绿树成荫,河面碧波荡漾。经综合治理后的“月亮岛”,成为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相接、交相辉映的独特景观。下游修建的橡胶坝蓄水,形成了水面1.72万亩、回水长度20公里、水面最长达1000米的宽广水域。规划建设的桃花坞公园,再现六安“桃坞晴霞”、“淠津晓渡”、“龙爪映月”、“赤壁渔歌”……与现有的北塔公园、淠河历史文化墙连成一体。
“现在不仅生活改变了,孩子们上学也不成问题了。”结束了漂泊生活,踏出破船的詹克良如今居住的新房里,各种家用电器应有尽有。 61岁的詹克良在船上生活了50多年,祖辈都是船民的他,以前从没想过能住上这样的好房子。詹克良两个儿子都有自己的生意做,老伴还靠自己配钥匙的技术做点小生意,家中的生活条件可算是富足了,“咱现在的日子不错,以后还能过得更好呢!”
自强不息:梦想之城已成现实的绿色画卷
对于突飞猛进的城市绿化、日新月异的环境变化,感触最深的还是市民。上个世纪80年代初,曾因家境贫穷,迫于无奈,19岁的赵全民怀揣着3元钱的全部家当,从曾是将军镇的山区来到了六安市区。
在六安,赵全民从帮人拉板车开始,到自己置办了属于自己的板车;从帮人送货中学到了做生意的点滴,到自己开办了小店;从代理别人的品牌,到自己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品牌,赵全民从无到有,终于成了一个老板……
采访中,赵全民由衷地感叹:“六安给我这个穷小子发展的好平台,如今有了事业,更有了新房,孩子也得到了良好的教育,这是我过去不敢想的。六安从一个曾是破烂不堪,污水横流的小城变成了如此美丽的城市,让我们这样的外来人也能享受美好的生活。”
随着城市的变化,这几年来六安投资兴业的外地客商呈逐年增多之势。一位在六安久居从事房地产开发的江浙王姓客商说:“能在这么美丽的城市工作、生活,这一生都不后悔。”
和谐奋进:丰富文化让生活越过越有滋味
如今,当你漫步在公园时,和着欢快的鼓点、伴着悠扬的旋律,激昂的歌声四处飞扬、快乐的舞步打动众人……在城区各大公园、广场里,每当晨曦微露或夜幕降临,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伴随着欢快的乐曲,有的跳舞、有的做健身操……成为夏季里最亮丽的风景线。在水上公园练太极剑的老人告诉记者,每天晚饭后,他都会来到这里练练操、跳跳舞,文化活动已经与他们的生活融为一体了。文化活动就像“润滑剂”一样,让生活越过越有滋味。
举办“红歌”合唱比赛、阅读红色经典书籍、演讲先进人物事迹、组织参观革命根据地等活动,今年以来,六安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组织开展了系列红色文化活动。为观众带来艺术享受的同时,也对其心灵产生了深刻的涤荡和震撼,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如春雨滋润着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六安,滨河公园是绿色的,深潭蓄翠、水木清华;北塔公园是古色的,古塔芳榭、佛光徽韵;大别山革命纪念园是红色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巍峨耸立、映山红姹紫嫣红。红色、绿色、古色的文化架构形成了六安最为鲜明的文化特征,也正是用独特的艺术语言诠释了六安多种文化生态的不同内涵。
从革命老区,到最适宜人居的区域中心城市,六安正继承敢于争先、拼搏进取的光荣传统,以高度的责任感、饱满的工作热情,奋力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园林六安是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长期熏陶培育的结果,更是六安人不懈努力的最终体现。
推荐阅读:
(来源:中安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