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园艺博览会为城市建设带来新启示【评论】

2011年11月28日 10:21中国建设报 李勇 陈钢

中国园林网11月28日消息: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10月22日闭园。首次在我国西北地区举办的这届世园会,共接待游客1500多万人次,远超1200万人次的预期目标,同时刷新了历届世园会游客接待量纪录。有评论认为,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北地区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会期最长、客流最多的一次世界性盛会,西安世园会检阅了城市管理能力,提升了文化自信。

对城市管理能力的磨炼

本届世园会长达178天的会期,平均每天将近10万的人流量,曾经为西安这座正在快速发展的西部城市带来沉重的压力,既要展现西安绿色时尚的新形象,又要让游客平安顺畅地游园,曾让许多管理者充满焦虑。

西安世园会会址位于6年前建立的浐灞生态区,这是一个尚不成熟的城市新区,世园会园区又是完全新建的景区,如何为游客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是主办方面临的最大难题。比如在4月28日开园之前的4次带人试运行中,交通乘车难、入园安检慢、园内就餐贵,以及园内饮水、如厕、乘凉等方面都暴露了明显的问题。

西安世园会执委会副主任、浐灞生态区党工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杨六齐说:“尽管我们从外地举办的大型展会中学习参考了许多经验和教训,但在具体操作中,还是难免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在开园之初的一段时间,对于游客反映的问题,我们几乎都是当天晚上研究,次日就解决,高效率地消除游客不便。”伴随世园公交专线、入园安检设备、遮阳伞、移动公厕、电瓶车等设施的增加,以及游客可自带水等措施的实行,世园会游园不再难。

得益于世园会的成功运营,近日在澳大利亚举办的第25届国际项目管理协会全球项目管理大会上,“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筹建项目”获得了特大型项目国际项目管理国际大奖。

西安地处内陆,交通、治安压力大,底子薄,各种利益矛盾交织、社会深层次矛盾凸显。举办世园会这样的国际盛会,对公安部门规范、理性、文明执法提出了更多挑战。

世园会即将召开之际,适逢西安机动车增加最快的时期,机动车日均挂牌1000余辆,保有量接近130万,而城市道路建设远赶不上城市出行需求,路车矛盾突出。对此,从2010年9月开始,西安市交警支队对世园会周边交通状况开展了详细的勘察调研,制定出勤务方案:以世园会会场为核心,在周边道路设定“管制区、控制区、疏导区”三道交通保障防线,在33个主要路口、27条主要路段,每日部署640余名警力开展交通保障工作。同时对全市交通进行全面调整,形成了“条条大道通世园”的便捷通行格局。

历经178天的考验,世园会的主办方和管理者为上千万游客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园区内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未出现一起重大火灾、未发生一起重大人身伤害事故、出入西安主要通道未发生一起严重交通拥堵。西安市政府秘书长张建政说:“筹办世园会是对西安城市管理能力的一次大检阅,也是一次磨炼和考验,西安整个城市的管理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华夏古都、山水之城”

西安世园会由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批准举办,国内24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北,以及32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参展。在这里,人们欣赏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植物700多种,领略到各国、各地特色的园艺和雕塑,看到了风格各异的建筑、精美的艺术品和珍稀保护动物,还观赏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文艺演出。

“从事旅游工作20多年,从来没有感到像今年这样提神、争气”,西安市旅游局副局长康立峰说,“西安留给人们的传统印象是灰色的,灰色的兵马俑、灰色的古城墙、灰蒙蒙的天空。世园会的鲜花、丛林、绿水,颠覆了西安的固有形象。”

西安世园会紧紧围绕“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把“绿色引领时尚”的理念贯彻到筹办和运行中。开幕式打破“惯例”,取消大型庆典和焰火晚会,开创了展会新风。世园会主要场馆建筑用料和能量系统全部采用新型环保材料,长安塔、创意馆等展馆集中展示了生态、节能、环保领域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此外,主办方还大力宣传推广“绿色生活十条理念”,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绿色实践活动,引导市民自觉形成文明的生活方式。

世园投资集团总经理姚景芳介绍,多达6000亩的世园会园区改造提升之后,将于明年4月28日二次开园。改造后的西安世园公园将保持世园会现有格局不变,绿色基调不变,长安塔等四大标志性建筑、三大服务区及部分展园等将继续保留。同时,对园区道路、绿化、景观等进行综合改造,对150万平方米区域进行绿化提升,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的永久性公园。

康立峰认为,作为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旅游长期以展示“地下文明”为特色,厚重而沉闷,远离绿色与休闲。而凭借世园会这个平台,西安旅游的自然生态板块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

绿色增长与城市转型

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说:“世园会是园林盛会,使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为西安通过绿色增长实现城市转型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世园会又是文化盛会,成为一个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平台。”

陕西省杂文学会会长商子雍认为,西安世园会是一次生动的文化展示。高99米、共13层的长安塔,使用的是现代建筑技术和现代建筑材料,但规整雄伟的方形塔身,却尽显隋唐古塔风姿绰约的神韵。厦门园的坐石临流、梧竹幽居,扬州园的挖池堆山、延山理水,汶川园的锅庄广场、羌堡羌寨,都让人感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为国际性展会,世园会如何对世界文明、各国文化兼收并蓄,是很大的难题。

参与世园会规划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吕仁义说,西安世园会四大标志建筑中,长安塔由著名建筑大师张锦秋设计,体现了隋唐时期方形木塔的神韵,又用现代技术和材料进行了诠释。广运门、创意馆、自然馆则由国外建筑师伊娃设计,抽象、前卫、时尚。高高竖立的长安塔,占有园区景观的标志地位,广运门、创意馆、自然馆以半藏于地下的“匍匐”姿态,自然洒脱而不张扬,虽然风格不同,却实现了巧妙的呼应与和谐。

在世园会园区,中西融合的元素比比皆是:欧洲、东南亚、中国陕西关中建筑风格的服务区,通过绿色贯穿,实现了差异化的协调;9个流派的世界建筑大师设计的“大师园”,被喻为“会思想的花园”;园区雕塑“丝绸之路起点”,由两条扭在一起的腿构成,分别穿着中国特色的绣花裤和虎头鞋、黑色西裤和皮鞋,寓意中西方文化相互交融前行。

1300多年前的唐长安城,是中国对外交流的中心、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市,100多万居民中,外国商人和留学生超过10万。两年前,国家颁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要将西安建成“国际化大都市”。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认为,国际化大都市具有区域经济枢纽、交通信息枢纽、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产业结构高度化、生态环境良好、开放度高等特征。从目前西安的经济总量、建成区面积、基础设施、对外开放水平来看,还不具备国际化大都市的条件。“不过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看,特别是随着世园会的举办,西安迈向国际化的脚步正在加快。”裴成荣说。 

推荐阅读:

辽宁锦州世园会20天栽植大树4万株

吉安:编百里绿网 拓千亩公园 增10万大树

公园施工尽量保留大树 株型好的树木

零工半夜被人雇 稀里糊涂砍大树

(来源:中国建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