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月13日消息:家住南昌市里洲小区内的老陈,闲暇时就爱到楼下的空地去散步。“原来这地方是遛狗、逗狗的,大伙都说是狗进人不进的地方,到处是狗屎,臭气熏天,又脏又乱。后来搞了‘一大四小’,这片地里种上了桂花等名贵树木,现在不仅绿树成荫,而且花开后香气扑鼻,我最爱到这。”从2008年我省启动“一大四小”工程以来,全省已完成了造林绿化面积963万亩,超计划163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20%。在绿化江西、美化生活环境的同时,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并为我省可持续发展储存环境资本。
■通过绿化提升城市环境品位
江西的森林覆盖率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但此次“一大四小”工程与以往不同,在决不放松山上造林的同时,也突出了山下造林和平原绿化,包括城市增绿,这也是老陈这样的市民感觉生活环境大变样的一个重要原因。
两年多来,全省高速公路绿化里程达2080多公里,省国道绿化里程达到7650多公里,县乡公路绿化里程达到1.5万多公里,通道绿化累计近2.5万公里。不少地方运用城市绿化的理念和景观绿化的思路,做到多树种结合、乔灌花穿插,形成了“重点部位有亮点、重点路段成精品、条条道路是绿化带”的喜人局面,打造了一大批精品工程。如奉新的“十里桂花长廊”,鄱阳的“十里香樟长廊”,井冈山的“百里生态旅游风光带”,德兴、万年、崇义的“百里雷竹产业带”。在城镇绿化方面,各地按照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要求,因地制宜绿化城镇街道、公园、广场、小区、单位庭院,既“增绿”,又“添美”。2009年,11个设区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4.3%,各县(市)城区绿化覆盖率37.7%,并高标准建设了一批城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文化园,大大提升了城市品位。新余市成为我省首个“国家森林城市”。
■结合林权改革引导农民参与造林
创新一直在“一大四小”工程中得以体现。
两年来,各地在强化政府主导、政策推动的同时,积极创新工程运作模式,最大限度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初步探索出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运作机制。在具体操作中,对城市和道路等公益性、景观性绿化工程,各地普遍采取了“标准化要求、资质化竞标、专业化施工、工程化管理”模式,引进专业造林公司,实行工程监理制,做到合同租用土地不到位的不整地,整地不到位的不调苗,苗木不合格的不栽植,栽植管护不到位的不签收,确保绿化质量和美化品位。对山上造林绿化,各地发挥国有林场优势,采取联营合作方式开展造林绿化;同时积极引导农户参与造林绿化,尤其是具有一定实力的经济实体参与山上造林,探索出山林流转、大户造林、林农入股,“公司+农户”,“协会+农户”,集体造林、分户管理等造林绿化新模式。如景德镇市连片200亩以上造林大户,造林面积就达1.2万亩。在平原绿化中,各地对集体所有的机耕道、沟渠堤路、荒坡、滩涂等可绿化用地,鼓励村组通过公开招标、拍卖、租赁等方式,进行依法流转,落实造林主体,做到树有其主、主有其责、责有其利,确保造一片、成一片、绿一片。
■两年种植原料林储存160亿元产值
林业产业是我省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过去主要集中在山区重点林业县,但如今林业经济已开始覆盖全省。
“一大四小”工程实施以来,一些非重点林业县把造林绿化与林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拓宽了全省林业产业发展空间,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全省以杨树、泡桐等为主的原料林,以油茶、雷竹、湿地松为主的经济林,为城乡绿化提供苗木的苗木花卉产业发展尤为迅速。新余市2009年种植高产油茶林2.25万亩,2010年达到2.48万亩,目前全市面积已达8.65万亩,今冬明春将全面完成10万亩的发展目标。
据统计,这两年全省共栽种原料林200万亩,成材后,按每亩出材8方,每方1000元计算,相当于储存了160亿元的产值;全省高产油茶林面积达到110多万亩,营造高产油茶面积100亩以上的企业和大户有1075户,油茶产业已成为我省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全省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37.8万亩,专业种植户3.7万户,生产企业1076家,从业人员达到8万人,2009年全省苗木花卉销售收入达18.34亿元。造林绿化和林业产业的发展,还增加了农民务工机会,拉动了宜林地价格上升,带动了农民增收。据调研:上高今年山地林地的租赁费由原来每亩每年10多元上涨到60元,山下宜林地每亩达到200元;劳务工资由原来的每天30元,提高到70元,全县农民人均增收290元。不少群众深有感触地说:“造林就是造福,植树就是致富”。
■种树也是投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在万年县,有这样一个顺口溜:“一亩雷竹十亩粮,两亩雷竹娶媳妇嫁姑娘,三亩雷竹送儿女上学堂,四亩雷竹轻松造楼房。”通过种植雷竹,5年后,农户每年每亩的平均净收入可达万元左右。顺口溜是人们对“一大四小”工程实施以后所带来经济发展的期盼。
“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既是生态建设工程,又是兴林富民工程。”“一大四小”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何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植树造林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生态与经济和谐、兴林与富民共赢,两年来各地在实践中大胆探索有效形式,把造林绿化与发展原料林、苗木产业、特色经济林等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了林业产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有的地方大力推进“一乡一品”建设,发展地方特色林业产业。如德兴、万年、崇义等地在通道绿化中,做大做强雷竹产业。南丰县、广丰县、瑞昌市则分别把南丰蜜橘、马家柚、水梨作为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既绿化美化了荒山,又发展壮大了特色产业。同时,在通道绿化中,采取“苗林一体化”的形式,推进苗木产业发展。政府按规划要求将公路两侧通道绿化任务交给企业,并按绿化里程给予一定补助,既落实了绿化栽植和管护主体、节省了政府投资,又增加了企业苗木基地、促进了产业发展,实现“政府得绿、企业得利”的双赢效果。如余江县引进江西朝兴园林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承包了8条通道共135公里的通道绿化,并由此形成了颇具规模的苗林一体化基地;如瑞昌市引进丰林公司,投资建设以光皮树为主的生物能源基地,并与农户签订发展生物能源产业链协议,全市已种植光皮树280多万株。两年来,全省各地引进了一大批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培育了一大批林业专业户,为我省今后林业产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推荐阅读:
(来源:江南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