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将培育十大主导产业

2011年11月05日 09:20湖北网台

中国园林网11月5日消息: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十一五”以来,中国林业产业发展连续迈上两个大台阶,林产品生产和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确立。

产业规模取得新突破。2005年全国林业产值只有8400多亿元,2006年超过1万亿元,2010年超过2万亿元。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由“十五”末的400多亿美元增加到900亿美元。

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林业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2005年的52∶41∶7调整为目前的38∶53∶9,林业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第三产业比重逐步加大。

产业素质实现新提升。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龙头企业逐步壮大,林产品质量继续提高,产业化经营势头良好,工农合作更加紧密,产业带动能力持续增强。

木材生产基地 培育国家战略储备

建设优质高效木材生产基地和战略储备基地,是中国经济实现绿色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是立足国内林地资源、切实增强木材等原材料供给能力的重要保障。

2002年,中国在19个省(区)启动实施了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十一五”期间,完成基地造林441.2万公顷,占全国造林总面积的17.9%,初步形成了粤、桂、琼、闽和长江黄河中下游以及东北、内蒙古三大区域性工业原料用材林产业带,成为中国木材供给的重要支撑,形成了区域经济绿色增长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

建设全面开放的木材资源培育体系。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三大国际金融组织,开展多渠道、全方位、宽领域的国际合作。截至2010年底,共实施贷赠款项目21个,总投资194.45亿元,累计增加林木蓄积量3亿立方米以上,为缓解木材供需矛盾储备了可观的后备资源。

林产工业 快速发展 亮点纷呈

中国林产工业近年来取得快速发展。2010年总产值达11876.95亿元,占全部林业产业总产值的52.14%,同比增长36.24%。

木材加工既是林业的传统产业,也是林业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2010年包括锯材、人造板等在内的木材加工及木竹制品制造业产值为4994.43亿元,占林产工业的产值比重最大,为42.05%;2010年木材产量为8089.62万立方米,比2009年增长14.45%。

2010年,我国人造板产量是近5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达15360.83万立方米,比2009年增长33.03%;木竹地板产量达4.79亿平方米,比2009年增长26.92%;松香类产品产量达133.28万吨,比2009年增长19.32%。

中国造纸业“十一五”期间得到快速发展。纸及纸板生产企业已发展到3500余家,产能8000万吨,总产值3600亿元。

2010年家具总产值已达8700亿元,已经成为世界家具生产产量最大国。

森林旅游业 前景广阔 方兴未艾

把“砍树”变成“看树”,开展森林旅游,已成为林业第三产业的龙头行业,是近年来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目前,由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建和管理的森林公园总数达2583处,自然保护区2035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45处。以森林公园为主体,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旅游小区、林业观光园、植物园等各类森林旅游景区协同发展的森林旅游开发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并日趋完善。“十一五”期间,全国仅森林公园就接待游客近15亿人次,游客人数的年均增长率达18%,高出国内旅游6个百分点。其中,2010年度全国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3.96亿人次,占国内旅游总人数的近1/5。直接旅游收入近1000亿元,旅游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达28%,高出国内旅游13个百分点,所创造的社会综合旅游总收入近8000亿元。

专题调研显示,中国森林旅游产业发展近30年来,已经使2700个乡1.2万个村的近2000万农民受益,带动4654个村脱贫。森林旅游作为中国战略型新兴产业,正处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的关键时期,前景广阔,方兴未艾。

推荐阅读:

2015年苏州林业产值将达160亿 森林覆盖率27%

湖北:江安林业产值逾9亿元

贵南林业生态治沙发展良好 生态林业工程取得新成效

中国林业产业的绿色“蝶变”[分页]

木本粮油 特色经济林产业 成为新兴主导产业

木本粮油和特色经济林产业集第一、二、三产业于一体,兼具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推进山区综合开发、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改善人们健康状况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截至2010年底,全国经济林栽培面积3200万公顷,其中木本油料和木本粮食的栽培面积分别为697万公顷和642万公顷。经济林果品产量1.26亿吨,总产值5158亿元,从事经济林种植的农业人口18284万人。各类经济林果品加工企业11889家,加工产值1142亿元;各类经济林仓储企业10031家,实现产值482亿元。

木本粮油和特色经济林产业已发展为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兴主导产业。

林下经济 深度开发林业资源

近年来,我国着力改变林业单一木材经营格局,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和林地空间发展林下经济,建立以林为主,林下种植、林下养殖、采集加工,以及森林景观利用等相结合的复合经营林业,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多种可再生资源和产品,实现了近期得利、长期得林,促进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31个省(区、市)以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为单元创造了多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林下经济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林下经济已成为广西、辽宁、浙江等省(区)许多县域经济的支柱。2010年,广西林下经济产值达135.75亿元,林下经济新增吸纳就业超过15万人,全区从事林业的农民来自林下经济的收入人均580元左右。

竹产业 引领世界的朝阳产业

中国竹资源十分丰富,现有竹类植物34属534种,约占世界竹种的40%。竹子种类、竹林面积、竹材产量、竹材加工水平和国际贸易量均居世界前列,在世界竹产业中具有引领作用。

我国现有竹林面积约538.1万公顷,占全球竹林面积的33%,竹材年产量超过2000万吨,发展潜力巨大。2010年,全国生产竹材已达14.30亿根,竹产业年产值达821亿元,竹产品出口额为15.2亿美元,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竹材加工企业已达数万家,年产值达上亿元的企业超过10家。竹产业已成为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竞争力的绿色朝阳产业。

花木业 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土地产出率、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

截至2010年,全国花卉种植面积91.76万公顷,销售额近862亿元,单位面积年销售额9.39万元/公顷。全国已建成花卉市场2865个。

全国共有国家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131处,各类林木良种基地累计达700多处,面积25.3万多公顷,采种基地90.7万多公顷,国有苗圃育苗面积13.3万公顷。10年来,全国累计提供林木种子2.3亿多公斤,其中林木良种2200多万公斤,供应合格苗木3000多亿株,基地供种率达63%,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到51%,有效保障了4666.67万多公顷人工造林和飞播造林的种苗需求。2010年全国林木种苗产业总产值近1400亿元。

目前,中国花卉苗木产业已初步形成了完善的产业体系,配套加工快速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已成为世界花卉苗木的生产和贸易大国,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绿色增长的重要标志。

林业生物产业 凸显林业战略地位

林业生物产业是以森林生物资源为基础,建立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创新基础上的新兴高技术产业,是国家生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拥有丰富的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据统计,能够收集用作木质能源资源约3亿多吨,已查明的油料植物中,种子含油量40%以上的植物有150多种,能够规模化培育的乔灌木树种有30多种。全国约建有30万公顷林业生物柴油基地,以灌木平茬物为主要原料的生物质发电厂已有多家,利用林业废弃物从事固体成型燃料开发的企业不断增加。从2001年开始,在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等省建设陈化粮生产燃料乙醇工程,国家财政对乙醇产品给予每吨1300余元补助,2007年产量已达129吨。林业生物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繁育利用业 缓解资源保护压力

各级林业部门在加大濒危物种拯救力度的同时,积极推动以利用野外资源为主向利用人工繁育资源为主的战略转变,采取扶持政策措施引导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健康发展。

大力推行标识管理、技术标准等手段,强化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利用、走私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行为,使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目前,全国野生动物养殖单位及养殖户达2万余家,野生植物种植单位及种植户近2万家,野生动植物产品开发利用及进出口企业约1.5万家,年总产值及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000亿元,有效缓解了野外资源保护压力,促进了地方特色资源的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的增收致富。

沙产业 发展势头强劲

沙产业是充分利用沙区的日照和温差等特殊气候条件,采用节水、节能技术建立的现代高科技产业,在促进当地农牧民增收、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中国沙产业年产值超千亿元。各地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特点优化沙产业发展布局,合理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因地制宜开展林禽、林菌、林草、林药、林粮等多种模式,探索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重点运用特殊植物良种快速繁育、木材功能性改良、特殊中草药材培育、灌木加工利用等新技术,使得沙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发展势头更加强劲。

推荐阅读:

2015年苏州林业产值将达160亿 森林覆盖率27%

湖北:江安林业产值逾9亿元

贵南林业生态治沙发展良好 生态林业工程取得新成效

中国林业产业的绿色“蝶变”

(来源:湖北网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