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月19日消息: 眼下虽正值寒冬,但我市的造林绿化却热浪涌动,高潮迭起,上万植树大军正在用自己的双手装扮着家乡山河。那一道道延伸和拓展的动态绿像一抹浓艳的油彩,染绿着山川、城乡、厂矿,勾画着这座太行山宜居城市春来百花争艳,盛夏绿树成荫,秋深硕果枝摇,冬至松柏迎宾的靓丽景色。
绿色战役
增绿与增收并重,造林与造景并举,山川绿化与身边增绿同步,因地制宜开展山川建体系、丘陵建基地、城市建森林、通道建屏障、村镇建园林、城郊建公园六大重点绿化战役,是我市一大特色。
山川建体系。依托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世行贷款造林、国债造林等国家级林业重点工程,在太行、太岳、中条山三大山系营造生态防护林体系。在沁河、丹河两大流域营造水源涵养防护林体系。2006--2009年完成山川绿化67.1万亩。
丘陵建基地。在低山丘陵区,利用梯田地埂、荒坡荒沟,建设干果经济林基地、速产丰产林基地和苗木花卉基地。
城市建森林。实行城中填绿,滨河造绿,拆违还绿。近年来营造城郊森林公园、生态游园21个,庭院小区绿化率达70%以上,区市绿化面积达1345万平方米,绿地978万平方米,建成区街道绿化普及率98%。涌现出大规格风景苗木打造的城市生态“绿心”白马寺山森林公园,宽林带、多树种、多景观、原生态、近自然的“太行第一路”环城高速绿化,特色精品街道绿化,东南出口景观绿化等绿化精品示范工程,其中东南出口景观绿化工程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通道建屏障。实行小路树成行,大路林成带,沿路山川“绿”覆盖,坚持高标准、宽林带、大骨架、多树种、原生态的原则,在铁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旅游公路、乡村公路沿线,绿化通道3291公里。
村镇建园林。按照绿化生态型、生态园林型、园林游憩型三种模式,建成省级以上生态园林村987个,20多个村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3个县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
城郊建公园。在城乡结合部营造森林公园,市区周边建起了29.5公里160米宽的防护林带、11000亩生态防护林、10000亩荒城荒沟小片林,新建了珏山、龙王山等一批森林公园。所辖六县(市、区)也都高起点、高标准开发新建了七佛山森林公园、西山生态苑以及规模型环城林带,使城郊周边全部换上绿装。
绿色机制
我市积极探索造林绿化的新机制、新模式,在实践中找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投入机制、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
良好的投入机制。近三年累计投入绿化资金23亿多元,年均7.3亿元。如此大的投入,钱从哪里来?我市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社会投资的多渠道、多元化投资体系,在积极争取上级工程和项目资金用于山上治本的同时,依法督促生态补偿,引导社会参与碳汇林业建设,实施了“一矿一企绿化一山一沟”、“挖万吨煤造百亩林”等生态修复工程,以煤养林,以煤还绿,投入达15亿多元。
良好的激励机制。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以资金、实物、技术、土地使用权、劳务入股等多种形式投入造林,发展非公有制造林,推行和规范家庭承包、联户承包、股份合作、乡村和国有林场等各种造林组织形式,形成以工程造林为主体,义务植树、社会造林并举,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绿化新格局。作为山西省唯一的林权改革试点市,在实践中成功探索出“分山到户”、“分利不分林”、“分股不分山”、“大户承包”、“流转经营”五种模式,使80%的村顺利完成主体林改任务,确权率达99%,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营绿造林的积极性。
推荐阅读:
创新机制 绿色长治再踏新征程—山西长治市创建森林城市[分页]
良好的管理机制。对所有绿化工程,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利益原则,一改过去政府部门大包大揽的做法,普遍推行了工程建设招标制、施工质量监理制和工程投资报账制,绿化承包企业的工程进度、质量与收益紧密挂钩,使树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
机制的创新使得全市绿化成效突显。2007年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5.7%,居山西省首位;2008年成为山西省唯一林改试点市;2009年荣获山西省“林业建设突出贡献奖”,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代表在参观时给予好评。
绿色管护
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全市组织的“绿锋一号”、“春季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查处各类森林案件65起,行政处罚16人,罚款3万多元。有效地遏止了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增强了各级干部群众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
强化森林防火。从抓宣传、堵火源、搞联防、明责任、强队伍入手,实行领导包片责任制、县域间森林防火联防责任制、森林防火检查站(卡)管理责任制,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森林防火责任体系。全面推行“三级政府、四级管理”模式,建立了市、县、乡、村齐抓共管的绿化管护长效机制。开展万名党员佩戴“森林防火”、“林火纠察”红袖章活动。特险期坚持“零报告”制度、林火视频监控巡航制度、专业扑火队备战制度。
由于领导重视,管护得力,我市境内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去年火灾的次数比上年同期下降26%,过火面积比上年同期下降32%。实施调查监测森林面积358.7万亩,监测覆盖率达95.1%,发布森林病虫情预报44次,投入防治资金152.1万元,对虫害进行防治,防治效果达90%以上。坚持不懈地造林绿化和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使绿化速度每年以1%的速度递增。全市人工造林面积达260.2万亩,林木蓄积达1002万立方米,人均森林面积2.3亩,森林覆盖率比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出21.5和15个百分点,居全国领先行列。
绿色效应
如今的晋城因绿而活,因绿而兴,因绿而名。绿化工程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趋显现。在泽州县巴公镇东四义、山耳东等8村共建总面积1.5万亩的森林公园里,山上松柏戴帽,山间花果缠腰,山下杨柳护田。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让城里人回归乡土,休闲度假热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火了“农家乐”。
经济林木和林权改制使林业产业快速崛起,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目前全市已建成20多个特色干果经济林基地,总规模达41万多亩,年产量1.39亿斤,仅此一项,全市农民人均增收200多元。新发展林业多种经营大户20多个,累计增收3000多万元。陵川县窄相村林改后人均林地面积达34亩,户均100多亩,家家种连翘,户户养木耳,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
在市区百丽园,绿树成荫,绿草如织,河水碧波荡漾,沿河休闲散步的人群和河面上游船摆渡、欢闹戏水的情景很难让人想象这里曾经是一个臭气熏天无人问津的“龙须沟”。在许多居民小区,鲜花掩映,青草铺地,人在绿中,绿在画里。晨练散步、休闲纳凉的人们神情悠然,其乐融融。
天蓝,水清,空气新鲜。目前,市区二级以上质量天气由过去的59天增加到去年的354天;沁河、丹河11个监测断面水质明显好转,年降雨量由过去多年的400毫米左右增加到600多毫米;“城市绿肺”、“森林氧吧”使大气生态质量明显改善。
绿化环境的改善,吸引了世界知名企业和国内500强企业诸如富士康、恒基兆业、豪德、国投、中石化、中石油、鲁能等40多家企业项目纷纷落户晋城。在中博会、制博会、能博会等各种大型招商会展上签约率越来越高,引资金额越来越大。去年第三届中国(太原)能博会签约项目47个,引资381亿,独立组团在香港引资124多亿元。晋城,正在创建全国森林城市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推荐阅读:
(来源:太行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