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植树基地没有永久性的【评论】

2011年11月09日 10:32中国绿色时报文宗

中国园林网11月9日消息:义务植树是一项受人关注的社会事业,也是一项需要常常革新才能保持活力与生机的事业。其中,建立义务植树基地就是革新举措之一。不过,在各地推陈出新地开展各项义务植树活动的过程中,建立永久性义务植树基地常常成为选项。

毫无疑问,永久性义务植树基地值得商榷。

众所周知,义务植树走过30年历程,其社会号召力与影响力因为时代的不断变化而大受影响。年年植树不见树、城市公民尽责率低、乡村居民外出务工尽责率同样不尽如人意……诸如此类的问题,在不少地方都程度不一地存在。

为应对新时代、新问题,有地方推出义务植树基地。不是没有地方可以植树了吗?来植树基地就可以满意心愿、履行义务。更为重要的是,这是永久性的义务植树基地——年年都可以来此参加义务植树。

问题出现了:如果一处植树基地经过公民十年八年持之以恒的植树造林,依然尚未绿起来,那么过去的工作都白干了吗?或者说,此项工作还有必要再干下去吗?

当然,也有人可能会说:这地儿面积大,可以数十年来此植树都没问题。如果这样,那倒没什么。公众可能只是关心:基地到底能有多大?居然几10年都绿化不起来?要知道,中国自提出消灭荒山以来,有的省不过十年就能消灭荒山,植树基地面积比一个省的荒山面积还大?

在新时期,面对新形势,义务植树基地当然值得大力提倡、推广。毕竟,对于城镇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中国来说,城市人口比例越来越大,更多的人需要参与义务植树;与此同时,随着政府部门对公益性、基础设施性的城市绿化的重视,城市绿化越来越好,基本做到“应绿尽绿、能绿尽绿”,无处植树也是现实。

但是,把义务植树基地建成永久性的,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莫非我们真的要在一个地方植树成百上千年乃至永远?再真诚点说,真的要在植树基地年复一年地走走形式、应应景?

作为一项法律规定,全民义务植树始终追求的是实效,而不是形式。一直以来,义务植树未能开创崭新的工作局面,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未能完全适应巨大的时代变迁。

现在,我们探索出植树基地这一有效模式,使义务植树活动也终于重新打开了一扇大门,让更多公民有机会走进来,重新认识并切身参与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社会公益活动。

我们需要的,是通过建立基地,吸引更多公民;我们需要的,是通过建立基地,绿化更多土地……只有保持形式才是唯一不需要的。

谁知道以后社会变迁、时代发展会给义务植树活动提出怎样的挑战?我们应时刻做好推陈出新的准备,而不是僵化地墨守成规,把以创新形式推出的植树基地永久化。

也就是说,义务植树基地不需要永久性的,其实也没有永久性的。 

推荐阅读:

拓展创新 让绿色更浓郁—全民义务植树运动30年辉煌历程

明年大连将再投100亿 植树2亿株 造林补植90万亩

巴彦淖尔市农垦植树造林“四早三到位”

晋城大力实施“62235”工程 再掀秋冬植树造林新高潮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