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2月12日消息:从明年起,桂林市将用9年时间,完成漓江干流和主要支流沿岸生态景观建设。届时游客畅游漓江时,将会有更丰富的视觉感受。近日,《桂林漓江沿岸森林生态景观建设总体规划》出炉,并顺利通过专家组的评审。据了解,这是我市第一个森林生态景观规划。
现状:沿江景观色彩单调
经过多年的保护建设,漓江沿岸森林覆盖率达到48.9%,绿化率达到56.3%,建设生态公益林面积22663.9公顷,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水土流失、沙化和石漠化现象得到一定遏制,区域整体生态状况良好。但森林火灾、病虫害在局部区域依然存在,乱砍滥伐、乱采乱挖等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沿江生态安全受到威胁。
目前,沿江植物种类较少,森林景观主要以春绿秋黄为主,缺乏其它颜色衬托和修饰,特别是红、蓝色系植物景观偏少或几乎没有,景观色彩单调。
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说,加快推进漓江“绿化、彩化、花化、果化”工程,已成为新形势下我市林业生态建设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为此,我市专门制订了《桂林漓江沿岸森林生态景观建设总体规划》,综合考虑漓江沿岸自然生态、城镇和景区景点布局等资源要素,整合森林、城镇村庄以及湿地、田园等多种资源,建设多色彩、多层次的漓江沿岸森林生态景观长廊。
规划:确定13项主要建设任务
根据规划,桂林漓江沿岸森林生态景观建设总体规划范围为漓江干流和主要支流沿岸,以及重要水库周边第一个乡镇行政区域范围。上游至兴安县湘漓镇,下游抵平乐县的沙子镇,涉及平乐、阳朔、灵川和兴安4个县以及叠彩、象山、雁山、秀峰、七星5个区,27个乡镇,124个村(街道),规划区域总面积为79794.8公顷,总投资为96413.3万元。
总体规划包括两岸山地森林景观提质改造、江心岛屿及沙洲景观建设、滨水区及近岸景观建设、重要节点(码头、村庄等)森林景观建设、山地(石漠化区域)生态治理修复、城乡一体化绿色家园建设、碳汇造林试点示范建设、易灾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林业)工程建设、森林经营工程建设、特色经济林建设、生态公益林保护、湿地生态恢复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13项主要建设任务。
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说,桂林漓江沿岸森林生态景观建设总体规划实施期到2020年止,漓江干流两岸可视范围的绿化、彩化工程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其它生态工程项目可根据国家相关规划的具体实施情况相对延后至“十三五”期间。
布局:构建“一景观、一屏障、一生态圈”景观体系
根据规划,将通过“绿化、彩化、花化、果化”等项目建设,构建起由“近岸景观带”、“远山绿色屏障”、“外围生态圈”组成的漓江森林生态景观体系。
“近岸景观带”是指,在江心洲岛至江岸外300米范围内,选用乌桕、杜英、樱花、木莲、玉兰、红枫、杜鹃等绿化树种及其它花卉植物,通过优材更替或人工造林,构建林水相依、林丰杏秀、繁花似锦、花果飘香的近岸森林景观带。
“远山绿色屏障”是指,在两岸可视区域1000米范围内,通过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或更新改造,构建以石山灌木林、山地齐木林相结合,以森林绿色为基调,合理配置彩叶、花卉和果树等绿化植物,建成衬托漓江“绿水”的森林生态屏障。
“外围生态圈”是指,在沿江可视区域外围山地、水源林区以及城镇、村庄(行政村)周边区域,结合流域生态建设,通过绿化、美化和生态治理,建成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的森林生态圈。
其中,从桂林市区开始至阳朔县区,构建起以“城市森林(防护林)、沿江风光(开放式防护林公园)、金果献瑞、峰林画廊、峡谷森林及自然森林公园”为主题的沿江森林景观序列。
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漓江沿岸森林生态景观建设,漓江两岸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固碳抵排等生态功能将得到增强,境内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将得到有效保护,城镇、村庄森林体系和网络化道路、河流生态廊道体系形成,人居环境将得到改善,流域整体生态服务功能提高,桂林山水的绿色生态形象得到更充分的彰显。
推荐阅读:
(来源:桂林生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