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2月14日消息:时已入冬,但鄱阳湖边、浔阳江畔仍是满眼的绿色,让江西省九江市处处充满了生机。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实现了协调发展。
九江,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是江西的北大门,也是鄱阳湖、长江和京九铁路的黄金交叉点。绿色是九江的主色调,大山托起了九江的脊梁。目前,全市山林面积达1566万亩,占九江市总面积的55.45%。
2008年是九江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的起始年,也是推进“强工兴城”发展战略的起始年。3年来,九江各地城市化日新月异,工业化快速推进,森林覆盖率却不降反升,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成为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伟大实践。
突出“一大”,三年种了十年树
在推进“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的3年中,全市共完成各类造林193.09万亩,是过去10年造林面积的总和,相当于在整个鄱阳湖岸线造了700米宽的林带,建起了一道绿色屏障。
九江的主要造林区域成功实现了大转移,山下造林达到113.05万亩,是过去15年的总和,相当于为全市480万人每人增加了157平方米的森林绿地。
据最新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显示,全市森林覆盖率由“十五”期末的50.4%提高到“十一五”期末的54.92%。这个数字在全省并不突出,因为九江的水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高达17%。5年间,九江森林覆盖率提高4.52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带动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了0.77个百分点。全省“十一五”期间森林覆盖率提高总量为2.9个百分点,九江的贡献率达到26.6%。
三年耕耘,绿已并非那片绿
九江“一大四小”工程的实施,最初由一株一株苗木开始集聚,当21240万株苗木栽下后,赢得的是九江城乡的绿色质变。
3年来,九江山上的绿更有深度。全市3年共完成退耕还林、林业血防工程、长江防护林工程等项目造林50.5万亩。经国家林业局核查,退耕还林工程保存率连续3年在全省位列第一。林业血防工程使昔日钉螺密布、血吸虫病重灾区变成了速生丰产林基地。长江沿线防护林被人形容为“白天看不到长江,晚上看不到灯光”。
3年来,九江城市的绿更有厚度。市、县两级城市绿化10万多亩,在对新城区道路进行全面高标准绿化的同时,对老城区道路的绿化进行升级改造。仅去冬今春以来,就高品位新建了市本级10余个以森林为主体的公园,投入少的也超过1000万元,南山公园、南山东湖森林公园甚至投入上亿元。全市新增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60多万亩,新增高产油茶20万亩,新增各类果园10万多亩,新增各类苗木基地3万多亩。
心中有绿,身边才会增绿
绿色,是九江的主色调,也是九江的标志色、幸运色、幸福色。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良好的生态环境视为最宝贵的财富。3年来,全市各级财政投入专项资金7亿元,撬动社会投入30亿元。
3年来,九江各级党委、政府的意见高度一致:造林绿化是造福子孙的事。于是,工业园区建设到哪里,树就栽到哪里;城市范围推进到哪里,绿就扩到哪里;哪里缺林少绿,哪里就植树造林。随着绿化不断升级,一座新的生态新城已初具规模。都昌县投入1亿元,结合县城东湖南山及滨水西区开发,城区新增绿化面积300多亩。湖口县财政投入1.5亿元,重点打造台山公园和石钟广场生态绿心。德安县委、县政府把新党校作为森林校园来打造,栽植银杏等名贵树种1.8万多株,校园林木绿化率超过了90%。
九江市的百姓说:“树多了,环境好了,心情更舒畅了,生活在这样的秀美家园,我们的幸福指数真正提高了。”如今,爱绿、护绿、养绿、造绿成了九江人的自觉行动。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