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安徽转型发展打造生态强省

2011年12月27日 09:12安徽日报郑莉

中国园林网12月27日消息:“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加快形成。 ”这是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对全省利用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经济、力推转型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强省的根本举措。 ”省循环经济研究会会长季昆森认为,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建设生态强省的关键是要把循环经济原理渗透到建设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当前,我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低碳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把物质资源消耗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进产业升级。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总产值2658.5亿元,同比增长64.6%,与此同时,六大高耗能行业低位运行。今后5年,我省将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生态产业群。

利用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经济是推进转型发展的着力点。 “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 ”安徽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汪家权认为,大力实施清洁生产,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和有机食品产业。提高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重视生态文化、生态旅游和生态创意产业的发展,使其在产生更高的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破解资源环境、投资需求等要素瓶颈,实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构建资源保障体系

“着力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大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各类资源保障程度。

在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陈初升看来,我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经济正处在由轻型化向适度重型化转变的发展阶段,能源消费主要以煤、油为主,亟需破解资源环境、投资需求等要素瓶颈,提升产业层次和发展质量,这离不开资源综合、高效利用。

“十一五”期间,我省以年均8.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地区生产总值年均13.4%的增长,五年累计实现节能1962.1万吨标准煤。今年以来,我省加大节能财政资金投入,支持重点行业领域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示范项目推广。同时,加快重大节能、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势头强劲,执行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政策,加大绿色照明产品推广力度。前三季度,我省全社会用电量和重点工业能源消费量增幅双双低于全国平均增幅水平。

“打造生态强省,须在资源、能源效率提高上独辟蹊径。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克明认为,提高资源产出率、提高废弃物资源再生利用产出率,是构建资源保障体系的关键,也是建设生态强省、增强内生动力、构筑发展新平台的重点之一。要抓好一批示范工程,建设一批示范城市、园区和企业,发挥其带动作用,促进节能减排,拉长产业链条,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未来五年,我省将在生产、流通、消费领域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方针,争取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到2015年资源产出率比2010年提高15%。

改善民生,建设防灾减灾体系,打造山川秀美、空气清新、环境整洁的城乡生态家园

“水利发展实现新的跨越,淮河、巢湖等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基本实现江河安澜、人水和谐。城乡环境面貌变化显著,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争创一批国家森林城市和园林城市,培育建设一大批美丽乡村,江淮大地山更青、水更绿,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休闲基地和创新创业高地。 ”省第九次党代会突出强化了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导向。

我省近年大力实施自然保护区建设、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江淮分水岭地区综合治理、地质灾害治理等一大批重点工程,深入开展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等,加快推进森林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建立健全林业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系。至2010年底,全省自然保护区达到100个,总面积50.26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59%,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类型多样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省发改委主任沈卫国说,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切实解决关系民生的环境问题。加强重点行业污染防治和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加大对生态脆弱地区综合治理力度,构建坚实的生态安全屏障。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环境保护新格局,要强化农村环境整治,建设低碳绿色城镇。今年全省1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竣工率达95%;列入省民生工程的240个乡镇农村清洁工程完成工程量的92%;列入全省首批村庄整治试点的10个县(区)970个村庄,基本完成了以农房整修、道路硬化、改水改厕、环境卫生、植树绿化等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任务。省“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今后将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引导人口和经济向适宜开发的区域集聚,为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腾出更多的空间,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

推荐阅读:

《无锡市太湖新城生态城条例》明年2月正式施行

武汉吴家山建设宜业宜居的生态新城

天津滨海新区新建城市绿化改造完善生态园林

邯郸“三城同创”建设新复兴 深化森林复兴打造生态绿城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