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途无限 多彩贵州绿色路径蓄势

2011年12月29日 09:10中国绿色时报

中国园林网12月29日消息:贵州国有林场群已开始引人关注。

作为全省林业生态建设的主力军,贵州国有林场军团不仅在保障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上游的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这支绿色军团在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的不断提速,也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绿色发展空间。

1亿元→300万元→0.03%

当时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

2002年,台江县国有林场每名职工一年工资要分4次领取,每次只能领取300元。

台江县国有林场原场长潘贵江说,那个时候,全场职工人心惶惶,根本无心工作。为将职工的精气神凝聚起来,林场通过竞争上岗等一系列改革开始了艰难的谷底爬坡。

2003年,林场建立400亩苦丁茶基地、20亩绿化大苗基地和300亩金秋梨基地,开办饲养200多头猪的养殖场。

2006年,林场利用省林业厅下拨的国家贫困林场扶贫资金80万元,加上自筹资金140万元建起了红阳山庄。

变化开始逐渐显现。

2007年,全场职工月工资不仅可以按时发放,而且达到人均700元。

利好接踵而至。

2010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财政首次突破1亿元;2011年台江县国有林场成为全州首个纳入县财政预算的国有林场,台江县每年为此支付300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1亿元的0.03%。

0.03%——这是一个很小的数字。

0.03%——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但是,这个小数字却发挥了大作用。

台江县林业局副局长欧成忠说,县委、县政府在财力依然紧张的情况下作出的这个决定,让林业人从此可以安心于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受益的则是全县生态环境。

现在,台江国有林场64名职工纳入县财政供养,人均年工资达2.76万元,37名退休人员的人均年工资达1.72万元。职工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退休人员没有了后顾之忧,全场职工投身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心气更足了。

欧成忠说,目前林场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把8万亩森林经营得更好,为台江自来水水源地保护和打造“天下苗族第一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让台江县国有林场有了改善职工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实力。近年来,林场不断加大全场中幼龄抚育工作的资金投入,通过危旧房改造和新建房屋为76户职工改善了住房环境。

一片片增长的绿色,串联起更多的绿色。

据了解,目前,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国有林场森林覆盖率达83.07%,比全州平均值62.78%高出20.29个百分点。

3万亩→2.6万元→20%

林场怎样发展,林农如何受益?

看似没有关联,贵州省龙里国有林场却通过“联营造林”使林场与林农实现经济效益捆绑,有效破解了“扩大营造林面积、增加森林资源总量”的发展难题。

这样的谋划从十几年前就已开始。

1984年5月,龙里国有林场与龙里县富洪村龙丛生产队签订联营协议,造林面积863亩。从此,龙里国有林场走上了一条联手造林的发展之路:从1984年至2005年,龙里林场联营造林面积累计超过3万亩。

近年来,联合经营的林木已进入主伐期,龙里国有林场采取木材竞价销售方式使木材收益逐年得到提高。

2007年,林场对与贵定县春光村联营的3130亩林木进行间伐获得收入250万元,2011年又通过竞价销售获得木材收入139万元,目前山上的林木还可为林场创收500万元。

2008年,林场与龙里县乐宝村联营造林的4000亩林木竞价销售收入达80万元,村民获得比例分成75万元……

2009年,龙里国有林场发展跃上了新台阶:全场职工年均收入达2.6万元,实现了发展型国有林场年人均收入增长20%的目标。

20个→84个→1.07万人

奉献源于责任。

正因为此,分布在全省9个市(州、地)74个县(市、区)的国有林场的1.07万林业人,为贵州省乃至“两江”流域上游的生态安全默默构筑着绿色保护网。

据统计,全省分布于珠江流域的国有林场达20个,分布于长江流域的有84个。其中,分布在长江和珠江一二级支流沿岸一层山脊内的森林面积超过50万亩,分布于水库、湖泊周围的森林面积达20万亩。此外有43个国有林场分布于国道、省道、高等级公路和铁路等重要交通沿线。

为更好地完成新时期林业生态建设任务,贵州省以公益性国有林场纳入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管理为突破口,为全省国有林场改革发展不断积累经验。

2007年,贵州省林业厅抓住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的良机,将“毕节地区国有林场全部纳入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管理”的意见写入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2009年,毕节地区11个国有林场纳入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管理,为全省国有林场财政体制改革打开一个突破口。

2009年年底,省林业厅等单位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县级政府应将具有林业管理和执法职责的基层事业单位人员经费从2010年起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为省内国有林场进行财政体制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截至目前,贵州省已有42个国有林场纳入当地财政全额拨款(补差)管理,占全省事业性质国有林场的45.65%。

2010年9月,省发改委会同省林业厅组成由多个部门参加的省国有林场改革专题调研小组,深入9个市(州、地)11个国有林场,对国有林场管理体制等重大问题进行调研。

来自全省国有林场群的内部改革也在同步进行。

改革林场委任制,实行聘任与委任制相结合的任用形式,让一批具有创新意识、懂经营管理的林场场长走上了领导岗位;对纳入财政全额拨款管理的国有林场建立森林资源增长、森林质量提高与职工收入增加的领导考核机制;对差额拨款的国有林场,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前提下,鼓励林场开展经济创收……

贵州省国有林场的规模和布局也在进行有序调整。

在国有宜林荒山、荒地面积较大且集中连片的边远地区,贵州省将继续采取由国家投资新建国有林场的办法实行规模造林、集中治理。对同一县(市、区)国有林场数量较多、单个国有林场经营规模过小的,采取有效整合,提高工作管理、生态和经济效益。

改革成效已初步显现。

2010年,贵州省国有林场在职职工人均年工资1.79万元,国有林场现有林木和固定资产净值达44亿元,相当于国家投资的21倍,截至目前已累计实现经济总收入15亿元。

2011年,贵州省共落实营造林计划任务414.13万亩,这是贵州省营造林计划自“十一五”以来首次突破400万亩大关。

推荐阅读:

湖南:蓄势待发 演绎益阳“绿色加速度”

打好“组合拳” 谋划绿文章—湖北咸宁林业经济发展

四川广元:“十一五”林业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山东滕州:林业局开展“十百千 走基层”林业调研活动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