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正在护理月季。记者 陆月玲摄
中国园林网2月15日消息:昨天是情人节,象征着爱情的玫瑰再度成为市场宠儿,价格也见风猛涨。但是大家在市面上看到的部分玫瑰并非玫瑰,而是它的“姐妹”——月季,且大多来自云南。为了让广西的百姓能欣赏、采摘、品尝到家门口的“玫瑰”,广西的科研人员已在数年前悄然行动。目前已有13种切花月季和4种食用玫瑰成功落户广西,并在广西农科院里绽放。
外来“玫瑰”被驯服
据了解,月季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也是世界四大鲜切花之首。不仅消费者爱不释手,而且此花月月开花,对花农来说,是个短平快的致富项目。云南种月季的花农平均每亩年收入2万元左右,有的甚至达到4万元/亩。广西的气候、资源和环境条件十分适宜花卉生产,由于缺少技术,花农一直不敢染指这一带刺的“玫瑰”。
为了让这娇艳之花也能在八桂绽放,2008年,广西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科研人员便开始了对月季的研究,从云南、北京及东南亚国家收集了130多个品种的月季。
“这些月季花色艳丽,脾气也各不相同,在外地长得好好的,到广西便性情大变,我们就像在摸石头过河,走了不少弯路。”示范园总经理李立志说到这些花,又爱又恨。根据切花的要求,一个枝条只能产一朵花,且枝条必须直挺挺的,至少达到50厘米长,但有的品种到广西后长得横七竖八,有的不够高,有的花色不够艳丽;广西高湿高温的天气,花容易生病,为了让它们健康生长,科研人员呵护过度,结果花垂头丧气,不肯露出“笑脸”;广西冬天和春天光照不足,为了让花充分享受阳光,云南每株种植距离为0.1米,科研人员在广西便设计到了0.5米,结果不但没有解决光照问题,还大大浪费了空间,产量上不去;月季,顾名思义,月月开花,但广西夏季的高温却让花朵倍受摧残,于是科研人员对它们进行“催眠”,使它们在6~8月处于休眠状态,养精蓄锐,在9月份到次年5月尽情开放……
经过几年的试验,科研人员渐渐摸清了它们的“脾气”,驯服了13种切花月季和4种食用玫瑰,让它们能够适合广西的气候,并能实现商品化生产。
各色玫瑰竞相开放
2月11日,记者在示范园里一睹了这些花儿的芳容。它们不仅鲜艳欲滴、风格各异,每个品种还都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如红色的叫“卡罗拉”、“中国红”、“红衣主教”;黑色的叫“黑魔术”;粉红色的是“粉佳人”、“玛利亚”;紫色的“冷美人”、“蓝精灵”;橙色的 “假日公主”;橘红色的“影星”;黄色的“地平线”;表里双色的“第一夫人”;杏粉色的“维西利亚”。而4种食用玫瑰则叫做“大马士革玫瑰”、“云香玫瑰”、“千叶玫瑰”、“四季玫瑰”。
示范园里的“护花使者”闫海霞对这些花的名称和特点如数家珍。她告诉记者,“卡罗拉”、“中国红”是月季中的顶级品种,比较名贵,其中“中国红”因是北京奥运用花而一举成名。它不但有着贵气的艳红色,在阳光下反射着充满金属质感的光芒,而且花瓣丰满厚实,即使盛放后也不易脱落,更不会出现玫瑰花常见的“焦边”现象。更为特别的是,层层叠叠的花瓣包裹着两个心形的花芯,不少人形象地称之为“心心相印”。据悉,它最贵的时候,曾卖过150元/支的高价。
将建立标准化种植技术
据了解,下一步,科研人员将对这些花制定出完整的标准化技术,如每个品种在种植上株距、行距达到多少,每株施多少肥,生长多少天可以采摘等,便于花农种植。同时,科研人员还将利用广西本地丰富的野玫瑰资源,与从国内外引进的月季品种进行杂交,培育出适合广西气候条件,抗病强,香味浓的月季新品种,让这一爱情之花在八桂大地遍地开放。
推荐阅读:
(来源:南国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