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色情人节”到“白色情人节”

2011年02月15日 15:32中国绿色时报

中国园林网2月15日消息:2月14日是一个浪漫的日子,也就是“洋情人节”,是西方国家情侣间表达爱意的节日。如今,这份浪漫传到中国大概也有20多年了,因而也促成了鲜花和巧克力的红火销售,尤其是红玫瑰,在这一天的销售量能达到一年中的顶峰。今年的玫瑰花价即使因天气、运费、成本等原因明显高于往年,销售情况仍一如既往地红火。 

因以火红的玫瑰花为主,2月14日可称为“红色情人节”。可能为了延续这一天的热闹,在之后的一个月,又出现了“白色情人节”,即3月14日。关于白色情人节的说法很多,最引起我关注的是“白色情人节是纯粹的商业营销手段产物”这一说法。

有人说,白色情人节发起于1977年,由日本福冈市博德区的甜点制造商发起,鼓吹在2月14日收到情人礼物的一方应该在3月14日回赠糖果给对方,以此作为促销糖果的手段,节日最早称为“糖果赠送日”。自1980年起,因为糖果所使用的砂糖是白色,所以改称为“白色情人节”。不久后,巧克力制造商发现他们也可以在这个节日中获利,因此也开始促销白色的巧克力。

即使白色情人节真的是一起为促销糖果而策划的商业“阴谋”,样的做法还是很值得国内鲜花行业学习和参考。这件事给人的启迪是,商机不仅存在于事物的表面,还可以自行去创造。创造了商机,就引导了消费,由此产生的是更深远的影响。一个促销计划,甚至养成了情人们过白色情人节的习惯。

我国目前花卉消费集中在节日消费、团体消费、单位消费、公共场所摆放等范围内,个人消费只占到很少的一部分。其中原因既与人们的收入水平有关,也与花卉消费习惯和文化有关。

法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少不了鲜花,法国占领越南110年,将消费鲜花的生活习惯逐渐渗透到了越南人的生活中。如今即使越南的人均收入水平并不高,但家家户户有买花的习惯。

从长远的角度看,花卉行业的各个企业和商家与其在各个节假日来临之前反复推测、预测行情,不如再多费些心思培养、引导人们对于鲜花的消费习惯。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长河中,有着非常深厚的花卉文化,但很多却没有在花卉的销售中大肆发挥,用来刺激花卉消费,尤其是鲜切花。

以我国传统的情人节“七夕节”为例,近几年有些花店也利用此招牌吸引顾客,但卖的主要还是玫瑰花,并无更有新意的东西或者是更有冲击力的有创意的做法。很多恋人们知道“七夕节”,却不知道该给对方送什么礼物,尤其是哪种鲜花。如果鲜花商家能适时搞些“阴谋”,“编造”点什么,迎合一下恋人们的心理,例如推出寓意“百年好合”的百合花,那么对于商家和顾客来说,岂不是皆大欢喜?

花是美好的,是人类表达各种情感的寄托物,与其他商品有本质的区别。只要方式都是在表达美好的意愿,类似于白色情人节的促销手段就不会引起人们的反感,最终目的就是要引导、培养人们对于鲜花的消费习惯。

圣诞节、鬼节、情人节等,都是西方文化对我国的渗透,这种渗透是逐渐深入的。如果我国的花卉行业人士共同努力,中国的传统花卉文化同样也可以继续发扬光大,逐渐渗透到80后、90后甚至更年轻的一代人的心中。这种渗透同样可以通过各种促销手段去实现。

有业内人士认为,最近几年花卉生意不好做,尤其是鲜切花。有些企业每年都很关注市场行情,进行预测和总结,以寻找更好的商机。其实创造商机更重要。

从白色情人节可以看出,引导、培养消费习惯,就是开发更大的市场,就是创造最大的商机。

对于花卉行业来说,未来充满了希望。从近期的年宵花销售信息来看,买花用于家居、送礼已经非常普遍,烟酒等贵重礼品正逐渐被美丽的鲜花所替代。在对健康生活的强烈追求下,鲜花势必会在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鲜花的商机在哪里?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推荐阅读:

广州情人节成“情人劫”11朵玫瑰要价230元

齐齐哈尔:情人节已来到“爱情经济”升温

金华:今年“情人节” 玫瑰更贵生意更火了

兰州:情人节的玫瑰 热辣辣地“涨”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