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2月23日消息:花卉市场作为传统的花卉销售平台,是国内花卉流通的主要渠道,也是连接花卉经销商和消费者的重要纽带。在国内,花卉市场数量达2000多家,虽然数目庞大,但其中许多花卉市场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地点变迁、设施陈旧、管理不善。对此,依靠市场而活的花卉经销商希望能给花卉市场安一个稳固、舒适的“家”。
让市场商户“居有定所”
“拆迁”是近几年频频出现在全国各地的普遍现象。据了解,由于许多花卉市场都建在城市规划用地分类中的临时性用地,因而这些市场不能长久“扎根”。北京、上海、西安、昆明等地频有花卉市场被拆迁或者即将拆迁的消息爆出。
对于花卉市场的拆迁,有不少商户表现出的是惴惴不安:“市场拆迁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影响,一方面,由于花卉是鲜活产品,一旦不能继续经营,会给商户带来利益损失;另一方面,许多客户资源都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市场拆迁会导致客户资源流失。”此外,商户对拆迁的赔偿金、新市场位置、摊位费等因素的不满也增强了他们的抵触情绪,导致商户与花卉市场管理方出现矛盾,全国各地频发市场租户和管理方之间的冲突。如去年广州花都区的南方花卉市场,商户称搬迁补偿过低,加上新市场建成无期而拒签协议,最后导致矛盾升级,商户遭受被断水断电的命运。对于这种现象,市场管理方也有苦衷,由于花卉市场的临时性用地“身份”,他们也掌握不了市场的命运,有时为了能按照合约交付用地,他们只能做出一些无奈之举。
对于花卉市场的拆迁问题,许多经销商都强烈呼吁,要让花卉市场摆脱居无定所的现状,这样才能给商户吃颗定心丸。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商户和经营者都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对花卉市场的建设重视起来,提高花卉市场的地位,科学布局、合理规划,给花卉市场一个稳定的“家”。
建设管理应“软硬兼施”
花卉市场环境差也是不少经销商和消费者共同的感受,许多花卉市场破旧不堪,有的市场甚至不能满足花卉生长的需要。不久前,记者在武汉南湖花木城采访时看到,尽管该市场是当地规模较大的市场,但进入市场的简陋大棚内,看到的是旧得发黄的塑料薄膜、已经露出土壤的地面、昏暗的光线。该花卉市场只是众多国内花卉市场的一个缩影,“在国内,花卉市场都缺少规划设计,设施简陋,很是影响消费者的购物心情。”一位考察过国外花卉市场的经销商向记者坦言。因而,有不少花卉经销商户希望,市场在建设时能提高“硬件水平”,如今不少花卉市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新建花卉市场时对设施进行“升级”。北京东风国际花卉市场可谓是市场硬件设施方面的新标杆:明亮宽敞的玻璃温室采取全自动室内环境控制系统,将自然生态环境和经营购物环境相结合,让消费者感觉非常舒适;淡粉色的遮阳网不但能给植物提供更多光照,还给消费者提供了耳目一新的感受,完全颠覆了人们对花卉市场的传统看法。
除了提高硬件设施水平外,提供更好的服务也是不少花卉经销商户的期待。有不少商户向记者反映,一些花卉市场把摊位出租后便不闻不问,商户希望市场管理方能在宣传、服务、配套设施上给予支持。现在不少花卉市场意识到这一点,开始在服务下工夫。如上海精盛花卉市场管理方不但给本地花农提供免费商铺,还帮助花农解决产品销路。而西安新建成的雁环花卉市场新增了装卸队服务,24小时为商户和消费者提供服务。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花卉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