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11日消息:又是一年“植树节”,面对日益严重的沙漠化和脆弱的人类生存环境,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对于改善居住环境,造福子孙后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国家从1979年确定以3月12日为“植树节”以来,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成效显著,部分地区沙漠化现象得到了遏制,生态环境有所好转,“植树节”作用功不可没。但实事求是的说,绝大多数地区的植树造林,还流于形式、应付时景,成为运动式的闹剧,让人不得不对时下的“植树”活动提出置疑:“树都植那去了?”
是呀,树都植那去了?有人这样计算了一下,将每年植树节前后,全国所植的树,全部统计起来,几年就相当于一个960万平方公里中国陆地疆土面积,从“植树节”设立以来,人工植树面积相当于覆盖了好几次国土。可现实却是大部分地方,仍是“年年植树不见林”。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没有一个长期的植树规划。不能说各级政府对绿化工作的不重视,但现实中,与其他经济活动相比,绿化工作的重要性,明显不及招商引资、工业发展和民生工作。许多地方绿化工作,压根儿就没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每年的“植树节”到来之际,领导们想在报纸上面留个名,电视台上漏个脸,广播里面出个声,互联网登个像。把个本需扎扎实实开展的事儿,搞成了轰轰烈烈走过场游戏。看似声势浩大,效果却是一塌糊涂,不仅对绿化工作没有什么实际推进作用,反而浪费了大量的钱财。久而久之,“植树节”的植树造林成了形式化、公式化、过场化的程序,走走拉倒。要改变当前这一现状,就必须制定国家层面的绿化规划。要就制定“三北” 防护林那样,将全国的绿化规划制定出来,各省分而种之,并强化对绿化的投入。相信,只要持之以恒推进全民绿化工作,“树木再绿神州日”就会很快到来。
其次,没有一个有效的植树计划。早就有人提出,中国太大,不适宜统一的“植树节”。这就要求国家相关部门,按照纬度高低,制定一个适合全国各地植树造林的计划表来,由各地自行掌握植树时间。计划要强化植树造林的管理工作,以提高植树成活率为核心,避免片面追求栽种数量的做法,推动全民植树运动。时下的种树,大家都挤到“3.12”,好象不在这一天植树,就不是绿化了。高纬度地区春天到的迟,3月12日前后种树没有问题,成活率不会因为时令而下降。江南、华南则不同,2月4日立春后,气温回升较快,许多地方此后所种的树木,如果管理技术不能及时跟上,成活率绝对不可能高,这也是年复一年植树不见林的根本所在。建议国家在“植树节”的基础上,再以每个省最佳植树时期设立一个省“植树日”,从根本上改变植树成活率低的现状。
再次,没有一个刚性的管理制度。当下,各级政府在植树方面,只追求量的提升,却没有一个质的考量。满足于我这个县、这个地区栽了多少亩树,完成了多大的绿化面积。却没有回头看的长效管理机制。上级检查时,植树面积和数量是上去了,大片农田当年也成了树林了,你好我好大家好。可是,这些刚刚种植的林田,来年又成了农田,树苗也成了农户的烧锅柴了,却没有人再追问了。
在这里,我要力荐一下仪征市的绿化做法:从2008年开始,仪征市重点突破沿江、沿路和荒山植树造林。他们春节前后就通过行政手段推进植树造林工作,每年在当地的报纸、电视等媒体上,公布乡镇植树造林进度,任务数是多少、己完成了多少,还有多少没有完成,完成数占任务数情况,让全社会全程跟踪、监督。在成活率管理方面,这个市绿化做法更值得推崇,他们采取包活的办法,确保所植树木成活率逐年提高。具体的方法是,某段100亩林地种树4000棵,由承包人负责栽种管理,成林后由政府按成活率给予奖惩,成活率越高栽树承包人获利越大,反之,成活率越低栽树承包人获利越小。此举调动了栽树承包人栽树、管树的热情,仪征沿江高等公路两侧的绿化带,“一年成林、三年成景”,就是这一模式的典范。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植树造林也是同一个理。我们国家之所以“年复一年种树不见林”,最主要的是近些年来绿化工作趋于表面化,只重视植树而疏于管理。如今,又一个“植树节”到了,是重走旧路,走个形式摆个造型,还是脚踏实地,栽活管好树林?各级领导们要想清楚,毕竟,群众是不愿意再看到你们流于形式的“假植树”了。
推荐阅读:
(来源:新华网江西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