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插花大赛:牡丹藏祝福 情深意浓浓

2011年04月19日 09:17洛阳晚报李小勇

中国园林网4月19日消息:“晚报杯”首届市民牡丹插花大赛已进入第三周。本周大赛主题是“福临家门”——以牡丹为媒,将美好的祝福送给大家。今日,神州牡丹园四季展馆又迎来两名参赛者,她们的巧手引得园中游客纷纷来观看这场“美的比拼”。

今日9时,比赛开始,刚才还一脸轻松地观赏牡丹的两名参赛者一下子绷紧了神经,忙得不亦乐乎。选花材、装花泥、想立意、修剪枝叶,每个步骤都马虎不得。

23岁的王璐是一名有着两年教学经验的美术老师。虽然这是她第一次进行插花,但因为有美术功底,插花创作对她来说不是特别困难。选牡丹、配色彩,王璐游刃有余。她的作品完成后,将会送给孤独症儿童,因此,她觉得作品的色彩一定要亮丽、夺目,暖色成为她作品的主打色系。很快,浅粉、嫩紫等颜色鲜亮的3朵牡丹并列排在花篮的中间位置。然后,王璐拿来了一大束黄色、橘色的太阳花,满满地插在牡丹花下。花篮里的色彩绚丽夺目,叫人眼前一亮。

虽然王璐有美术功底,但张玉凤并不慌张,不紧不慢地进行着创作,显得信心十足。虽然在牡丹和配花选择方面,张玉凤和王璐有些相似,但在插花风格上,张玉凤则自成一格。她把3朵牡丹簇拥着插在一起,呈心形,几朵太阳花围在两边,花朵下方,用嫩绿的牡丹花叶做点缀。“我是用太阳花和牡丹叶代表双手,托起表达祝福的心形牡丹。”张玉凤说。据悉,她的作品要送给一对有奇缘的故友,这个独特的设计倒也很合立意。

几乎同一时间,两名参赛者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我的插花叫“明天的太阳”,要送给一群可爱的孩子。他们就像这盛开的太阳花,是未来,是希望,我希望‘明天的太阳’能带给他们欢乐、幸福。”王璐深情地说。

“我的插花叫‘花语情’。我用这篮‘花语情’祝福一对故人的友谊更深,缘分更久。”张玉凤的话也颇为动人。

“花插得美心更美。都美!都美!”游客中的一位老太太给两位参赛者下了评语。听到老太太的话,张玉凤和王璐都笑了。

 “明天的太阳”,祝福“星星的孩子”

  “明天的太阳”,祝福“星星的孩子”

作品名字:明天的太阳

创作人:王璐

性别:女

年龄:23岁

职业:教师

参赛感言:我对自己的作品还是很满意的,能给孩子们带来些欢乐,我很开心!

专家点评:该作品构图严谨,作品丰满。在明亮的黄色太阳花的衬托之下,牡丹显得更加雍容、端庄、华贵。  

今日13时许,我市金雨点启智中心的教室里,10余个“星星的孩子”围在芬芳娇艳的牡丹插花周围。清雅的花香,欢快的笑声,让教室里充满了温馨。

金雨点启智中心位于高新区希望路,这是全市第一家专门为孤独症、脑瘫等儿童提供专业训练、测试的非营利性服务机构。这里的大多数孩子都患有孤独症。患有孤独症的孩子,有视力却不愿对视,有语言却很难交流,有听力却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与安排相背,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今日中午,“明天的太阳”牡丹插花给金雨点启智中心的孤独症儿童们带来了欢笑。美丽的插花刚一出现在教室里,小朋友们就在老师的带领下围了过来。看见这篮插花,孩子们争着伸出小手去摸,感受花瓣的娇嫩,争着凑上前去闻,感受牡丹的芳香。他们笑着,拍着小手,指着牡丹“呀呀”地喊着。虽然听不懂孩子们的话,但是从他们兴奋的表情我们知道,这篮娇艳夺目的牡丹插花给他们带来了无比的快乐。他们的笑容,比花篮里的花朵还要动人。

推荐阅读:

上海:顶级花艺大师现身花卉园艺展 插花表演免费看

赏彩色玫瑰看皇家插花 中国国际花卉园艺展开始迎客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花卉园艺展在沪争“奇”

上海花卉种植面积已达3.2万多亩[分页]

“花语情”,千里送上洛阳情

“花语情”,千里送上洛阳情

作品名字:花语情

创作人:张玉凤

性别:女

年龄:46岁

职业:现已退休

参赛感言:插花不容易,以后要再接再厉,创作更好的插花!

专家点评:该作品构图大气,太阳花簇拥牡丹,焦点突出。可惜的是,后续完善稍显不足。

今日11时左右,牡丹插花“花语情”被本报记者紧急送到洛铜医院附近,交到了姜海城手中。他从6日就致电本报,希望得到一篮牡丹插花,送给6年前的救命恩人。

看到鲜艳欲滴的“花语情”,姜海城惊喜得有点手足无措,用颤抖的声音说:“6年了,我终于能表达对他的谢意了!”

姜海城所说的“他”,名叫何再理,今年62岁,曾是福州铁路分局福州铁路中心医院的一名医生。2005年4月,姜海城和老伴一起去福建旅游,孰料到福州不久,姜海城就因高血压晕倒在路上,被路人紧急送到了附近的福州铁路中心医院。当时,何再理是该院心脑血管疾病专家。他主动为姜海城检查救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姜海城终于脱离了危险。

最让姜海城难忘的是,他住院期间,何再理不但精心为他治疗,还在生活上热心帮助他们。“当时真亏了他,不然人生地不熟,我们真不知道怎么办。”姜海城说。

这些年来,姜海城一直不忘何再理的救命之恩,姜海城常常给何再理打电话问候。但6年来,他们一直没有机会再见面。

4月初,何再理给姜海城打电话说准备来洛阳看牡丹,姜海城激动不已。更让姜海城感到惊喜的是,他的外甥去年大学毕业后到福州工作,和何再理的女儿相识,两人准备6月结婚。“这也算是奇缘吧!”姜海城高兴地说。

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姜海城想送恩人一篮洛阳牡丹。何再理在洛阳的时间只有18日、19日两天,生怕不能实现愿望的姜海城从6日就开始给本报打电话报名。

得知姜海城的一片心意后,本报记者多方协调,把插花“花语情”送到了何再理手中。

今日,情况发生了变化——17日晚,因行程临时改变,何再理提前离开了洛阳。

得知这一消息,姜海城显得很沮丧。

记者意外得知,何再理的女儿仍在洛阳,打算19日回家,便提议让她给父亲把插花或者插花照片带回去。

姜海城激动不已,赶忙联系何再理的女儿。她表示,一定会把插花带回去,让父亲感受洛阳人的热情。

为了让何再理早一点看到美丽的牡丹,姜海城拍摄了“花语情”的照片,通过网络传给了何再理。昨日16时,记者得知,已在北京的何再理收到了“花语情”的照片。得知这件插花作品出自一名退休工人之手,何再理感到十分吃惊。他说:“洛阳的牡丹真美,洛阳的人更美。”

他还对《洛阳晚报》的热心表示感谢,“虽然洛阳之行只有一天,但让我感到很温暖!”他说。

推荐阅读:

上海:顶级花艺大师现身花卉园艺展 插花表演免费看

赏彩色玫瑰看皇家插花 中国国际花卉园艺展开始迎客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花卉园艺展在沪争“奇”

上海花卉种植面积已达3.2万多亩

(来源:洛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