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标造林 破解“植树不见绿”怪圈

2011年04月26日 10:12中国网

通过招投标造林,不仅提高了造林质量,还调动了民间力量参与水源地绿化。

通过招投标造林,不仅提高了造林质量,还调动了民间力量参与水源地绿化。

石廷乐带领队员在荒山上植树。

石廷乐带领队员在荒山上植树。

中国园林网4月26日消息:●每到春季绿化,植树轰轰烈烈,管树却无人问津,周而复始的运动式造林饱受诟病。

●招投标引进专业造林,树苗成活后再支付资金,新机制造就了淅川造林连续三年造林合格面积全省第一。

一支造林队的功劳

石廷乐,淅川县绿丹造林有限公司负责人。4月22日,记者见到他时,老石正带领工人在山上给树苗浇水。这片位于县城东郊的荒山上,石头缝中长出了一棵棵青绿的树苗。

和别人赶热闹栽树不一样,石廷乐是专业栽树的,他有一支20多人的队伍,分工明确,技术熟练。每到冬季,石廷乐的植树队伍就上了山,他们在山上先测好距离、挖好树坑,待开春之后再种植树苗。

“在荒山上栽树难度大。”石廷乐说,淅川这些需要绿化的荒山基本都是石头山,山坡只有浅浅的一层砂土,有的甚至完全是石头。遇到光秃秃的石头山,先要用炸药炸个坑,然后从山下背土栽苗。

仅仅栽下树苗还不能保证成活,在贫瘠的荒山造林,需要大量的水浇灌。“肩扛手提水车拉,什么办法都用过。”石廷乐说,后来他发明用铁皮焊成一个水罐,用三轮车载着往山上运。一次,他骑着三轮往沙罐山顶送水,谁料坡陡路窄,三轮车突然翻倒在地。“我当时被摔晕了,醒来用手一摸,全身上下都是血。还好,没伤到致命处,捡回了一条命。”谈起那次遇险,石廷乐仍心有余悸。

“这三年,我们先后在马蹬镇、上集镇等5个乡镇造林,点种桐籽近万亩,栽植黄连树1万亩左右,栽种侧柏、五角枫、大叶女贞、黄山栾等两万多亩,绿化了沙罐山、四棱寨、太白寨等30多个山头。”石廷乐自豪地说。

石廷乐一年里呆在山上的时间长达7个月,谈起造林,老石有说不完的话。为提高植树成活率,他从平时移植红薯苗、油菜苗中得到启发,采取把树苗根蘸泥浆的方法,将树苗成活率提高到90%以上,他成了全县的造林明星。

是什么让石廷乐这样全身心地投入到植树造林呢?淅川县林业局局长李三成说,这得益于该县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造林,35支专业造林队参与竞争,不仅保证了造林质量,树苗成活率大大提高,还有效调动了民间力量参与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一次招投标的效应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水源涵养任务重,但由于地质条件差,荒山面积大,渠首森林覆盖率难以快速大幅提高,如何快速绿化荒山成了难题。

“以前我们也是采购树苗,然后分发到各个单位,再由他们组织人员植树。”淅川县林业局副局长贾先强说,这种传统的造林模式重栽树、轻管护,林苗成活率不高,还造成了植树过程中的形式主义。

2008年,淅川林业部门创新造林机制,实行造林招投标,把造林任务交给造林专业队,双方明确各自权责、施工标准和验收办法。

“县林业局公开向社会招标,引进外部资本和人力,实行市场化运作。”林业局招标负责人说,林业部门和中标人签订合同,从购苗、栽植到管护,均有中标人负责,林业部门负责技术指导,确保树苗成活率。

他们的模式是,县林业局先预付20%启动资金,树苗栽完验收后支付一部分。一年后,林业局再派技术人员清查树苗生长情况,如果达到规定的90%以上成活率,就依合同兑现全部资金。“达不到这个标准,林业局就不付钱。”

马蹬镇金竹河村的赵宗献也是这次招标的中标人,他当时中标了1800亩的荒山。“荒山上栽树很麻烦,挖坑、运土、还得垒石头圈护住树苗,一个工人每天只能栽五六棵树。” 

按照招投标规定,赵宗献这个造林队必须在此后的一年内保证树木成活,然后才能拿到项目资金。“我们可操心了,栽好后浇一遍水,到夏天还得浇两三次水,山上路不好,都是靠人工一桶桶提水上山。”

相比赵宗献,石廷乐这个造林大户在2009年正式组建了淅川县绿丹造林有限公司,将个人造林队变成公司化、规模化经营,市场份额也进一步扩大。

“专业队造林虽然工资支出高,但队员施工熟练,我们省心多了,造林成活率也有保障。”尝到甜头的淅川县绿源造林公司经理张根柱说。

另外一方面,专业造林队也给农民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在造林公司干活,工资不低,有保障,还不用东奔西跑地找工作。”造林专业队队员胡道法告诉记者,如今他的收入一多半来自造林。

一种新机制的价值

4月22日,在马蹬镇的沙罐山、小草峪等荒山上,成片的刷着白石灰的树苗远看如星星点点,蔚为壮观。走近可以发现,这些树苗行距相同,排列整齐,林业局的技术员说,这里每亩地规划栽植40棵树,专业造林队确保了造林质量。

前一月,趁着树苗发芽抽枝的季节,林业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对去年栽种的树苗成活率进行了一次普查,合格率都在90%以上,达到了当初预期的效果。“过去由乡镇和各单位组织群众栽树,至少有一半树苗都养不活。”该县林业局负责人说,如今这么高的成活率在以前是不敢奢望的。

此前,年复一年的义务植树已饱受诟病,由于重植轻管,重栽轻活,不少地方的植树造林变成了“春天种、夏天枯、秋天死、冬天做柴烧”。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只重视形式,植树造林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植树秀”,浪费了大量人力、财力,有些地方甚至把植树造林玩弄成了数字游戏。

年年植树不见绿,怎么办?淅川通过改革造林办法、推行机制创新不失为一种成功探索。机制创新带动了淅川县林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县活跃着35支造林专业队,从业人员达3000多人。2008年以来,通过引进造林专业队和招投标的方式,淅川县造林成活率每年都达到90%以上,连续3年造林合格面积位居全省第一。

“三年来,淅川县通过招投标和专业造林队承包,栽下了2000万棵树苗,绿化了30多万亩的荒山,森林覆盖率由五年前的29.1%提高到45.3%。”该县林业局局长李三成说,招投标不仅提高了造林质量,还有效降低了植树造林的成本,避免了资金、人力、物力的浪费。 

推荐阅读:

武警西藏总队植树造林活动见闻

湖南:娄底2万余人捐植树木571万元

重庆:绿化长江植树造林6000多亩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春季造林重点实施六项工程

(来源: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