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4月26日消息:前不久,记者获悉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云南省花卉产业联合会、农业部花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等5家单位共同完成的“鲜切花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已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该项目2008年开始启动,目前累计推广应用及辐射带动生产种苗(球)20.15亿株(粒),推广应用面积25.81万亩,累计生产切花152.85亿支,产值达71.95亿元。
据了解,该项目以月季、康乃馨、百合、非洲菊、满天星等我国主要切花为重点,开展了自主知识产权花卉新品种选育、花卉新品种标准化技术研发、花卉新品种示范、推广与应用等方面的工作。通过项目的实施,建立了完备的鲜切花育种体系,选育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并完成了一批产业核心技术与标准的完善与拟定。项目在实施、推广应用中首创“零专利费”授权使用品种权为核心的成果转换模式,实现成果加速推广,提升我国自育花卉新品种的市场份额,并建立了立足云南、服务全国的推广网络。品种、专利、技术、标准等成果不仅覆盖昆明的呈贡、晋宁、嵩明、宜良等县及玉溪市、曲靖市等云南省鲜切花主产区,而且推广至福建、山东、江苏、河北、辽宁、四川、新疆等地区,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种苗和鲜切花还出口到俄罗斯、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越南等国家。
该项目成果创新形成的120个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目前均已投入产业化应用。同时,切花高效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控、采后保鲜、标准与配套检测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提高了种苗和切花产品的生产效率、合格率和优质率,降低了各个环节的损耗率。商品苗优质品率达95.2%以上,种苗生产成本降低20%。此外,80%的切花产品达到出口标准,节省了6%的生产成本。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花卉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