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江 万亩“情花”芬芳致富路(图)

2011年05月18日 08:51

中江县,优质稻、双低油菜等粮油生产全国驰名,是全省、全国生猪主产县,也是全国闻名的“食

中江县,优质稻、双低油菜等粮油生产全国驰名,是全省、全国生猪主产县,也是全国闻名的“食用菌优秀基地县”。而拥有十万余亩规模的中江中药材产业,更是独具特色。

中国园林网5月18日消息:作为国家重点产药县和川内道地川产药材“川丹参”、“川白芍”的重点主产区,“中江丹参”和“中江白芍”更是双双获得原产地证明商标,尤其是被《中国药典》、《中药辞海》等高度评价的中江白芍产业,正日益成为该县的另一张名片。

现状 万亩芍药 七成药材出口

5月11日,芍药花初谢,中江县龙泉山石垭中药材专合社负责人田明阔正忙着在芍药田里锄草。就在一周前,在集凤镇这个四川乃至全国最大的白芍种植区内,万余亩芍药花绽露芳容,将夏日装扮得令人陶醉。

“不光花美得堪比牡丹,而且中江的"川白芍"以其根粗结实、地道正宗、药效显著、没有污染而倍受青睐,品质全国之最,规模全川第一。”中江县农业局经作站站长邹章满告诉记者。

据了解,中江是中国著名的芍药产地,人工种植芍药已有近300多年历史。1959年原石垭公社建立白芍生产队,又称“白芍农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日本专家和客商又多次来中江考察并签订贸易协议,中江白芍85%出口日本。从此,中江白芍饮誉东南亚,被批准为白芍出口基地。此后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999年达到5000余亩,2007年达11210余亩。

“到2010年,这一数字就已被改写为2.53万亩,总产量7590吨,总产值3036万元。”中江县农业局经作站站长邹章满告诉记者,近年中江县通过加大投入、制定生产标准,建立原种基地等举措,芍药生产规模、效益不断提高,已成为出口创汇、农民致富、财政增收的重要资源。

“我们的芍药70%出口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供不应求,港商动辄就开口要一两千吨,而我们合作社生产能力只有六七百吨。”田明阔笑道,“去年鲜货卖到了8元/公斤—9元/公斤,每亩净收入能达到1.2万—1.4万元左右呢。连芍药花都是坐着飞机卖到全国各地去,仅鲜花每亩就能收入五六百元。”

为保证中江白芍的质量和市场地位,中江在2005年成为 “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达标单位”后,又于2006年制定 《中江白芍》、《中江白芍产地环境条件》、《中江白芍生产技术规程》三项地方标准,建立了标准化生产体系。2008年成功注册 “中江白芍”原产地证明商标。如今,中江已经成为全国标准化、无公害白芍产销基地。

“此外,中江实行"公司+农户+市场"和"公司+业主(大户)"的运行模式,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公司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龙泉山脉中药材产业带,集生产、科研、加工、销售、出口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已经形成。”邹章满说。

未来 挖掘文化 打造4A级景区

芍药是中国栽培历史最悠久的花卉之一,古代男女交往,以芍药互赠,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情花”,与牡丹并称“花中二绝”。

“以此为切入,从2010年起,中江谋求一三产业互动,响亮提出打造"中国情花源 中国芍药谷",着力建设芍药谷国家4A级旅游景区,打造以中医药养生为特色的芍药主题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品牌,通过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提升中江道地中药材的知名度,带动全县中药材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邹章满说,而“中国芍药之乡”称号的获得则标志着中江芍药产业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芍药谷景区是四川乃至全国最大的白芍种植区。据了解,目前,“中国芍药谷”已经完成整体规划,集中种植了红色类、粉色类、白色类等芍药品种近1万亩,投入500多万元加快农业生产及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进度,规划建设花海人家乡村旅游区、鲜花小镇旅游区,“万亩芍药花海”的国家4A级特色乡村旅游区目前已经初具雏形。
 

推荐阅读:

江苏仪征建成国内 最大“芍药园”(图)

百年野牡丹绽放六和塔 “花相”芍药功不可没

江苏:药用牡丹和芍药 谁跟牡丹是近亲

牡丹江市创建黑龙江最大的芍药花基地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