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5月18日消息:不久前,由云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实施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即“温带球根花卉及热带花卉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组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针对我国球根花卉生产中的瓶颈问题,开展球根花卉关键技术研发与创新,获得了一批创新成果,重点突破了阻碍球根花卉产业化生产的核心关键技术,大幅提高了我国球根花卉产业的自主化水平和效益。
据了解,从2007年6月开始实施的“温带球根花卉及热带花卉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总投资8037 万元,共有19家企事业单位参与,每月投入的研究工作量达4730人。通过三年多的实施,项目主要实施地云南省在百合、唐菖蒲、彩色马蹄莲等种球组培、脱毒、分选等国产化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以及球根花卉新品种研发及优质商品球、切花规模化生产技术改进和创新应用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项目成果显著。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较为完善球根花卉育种科研体系,组建立了领先全国的球根花卉种质库,构建常规育种、细胞与分子育种相结合的育种技术体系和人才团队,选育出近百个具有市场前景良好的新品种,目前已申报了7个球根花卉品种保护,并投入规模化繁育,品种数量和推广面积均居全国第一,打破了国外垄断品种权的局面。
二是突破种球产业化技术瓶颈,重点研究了百合、彩色马蹄莲等种球国产化技术和生产标准,完成国家及行业标准14 项,企业标准32项,百合培育2.5年成球率大于87.6%、马蹄莲和唐菖蒲培育2年成球率达到82.2%和85.7%,田间带毒率小于5.4%。经对照检测,自育种球质量与进口球相当,但价格仅为进口种的60%,种球国产化率从10%提高到40%以上,基本摆脱了我国花卉种球主要依赖进口的不利局面,切花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三是率先研制了球根采后处理系统。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共申请了25项目专利,其中19项获得国内发明专利,特别是在球根专用冷库、分级机、计数器、灭菌机等设备的研究应用领域获得多项专利授权,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了我国自主球根生产配套装备的新突破。
四是项目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及良好的社会效益。近三年累计产生直接效益7.6亿元。其中,示范生产百合种球 1.09亿粒、彩色马蹄莲2500万粒、唐菖蒲1150万粒 生产成本降低50%以上,直接效益2.52亿元;生产优质鲜切花8355万支(百合4854万支、彩色马蹄莲1305万枝、唐菖蒲2196万支),直接经济达5.1亿元。成果覆盖面达全省种植面积的95%以上,带动农民5000余户,实现户均增加收入3000~5000元/年,对提高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增收和调整产业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百合等球根花卉是经济价值最高的花卉种类之一,在我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仅云南百合的种植面积就达2.4万亩,每年的种球需求量在2.6亿粒以上,并且需求量以10%的速度增加,市场需求量很大。国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实施有效推动我国球根花卉产业发展化进程,提高了产区球根花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项目承担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同时项目的实施还证明了在高海拔、冷凉地区进行种球规模化扩繁生产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对推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聚集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花卉信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