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逐步恢复 生态效益日渐显现

2011年05月19日 09:14经济日报

中国园林网5月19日消息: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后,党中央、国务院为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四川省率先启动试点,2000年天保工程在17个省(区、市)全面启动。10多年来,天保工程在森林资源保护、林区结构调整、民生改善、社会生态意识增强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变化。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天保工程看变化”系列报道,连续刊发记者来自长江、黄河流域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采访报道。

位于长江上游的四川省,是最早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试点省之一。试点工程于1998年启动,2000年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实施。到2010年末,四川省以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实现“双增长”的巨大成效,完成了天保工程一期建设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全省森林面积由工程实施之初的1.76亿亩上升到2010年的2.50亿亩,活立木总蓄积量由13.86亿立方米增加到2010年的16.50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24.23%提高到34.82%,增长了10.59%。森林资源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良好势头。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记者乘车由成都一路向南行驶,蜿蜒几百公里,路两侧随处可见青山环绕、郁郁葱葱的美景。四川省林业厅宣传中心主任李国明介绍说:“这里不仅是山变绿了,水变清了,生物多样化也恢复了。近几年通过上下游工程治理,不仅河水清澈了,河边还经常可以见到白鹭、野鸭子等。”

据了解,天保工程实施后,四川省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全省天保工程一期建设落实森林管护责任面积3.23亿亩;全省累计营造公益林8061.7万亩,完成森林抚育和人工促进天然林更新919万多亩。通过停伐和造林恢复,保住了长江上游这片极其重要的水源涵养林。

通过天保工程一期建设,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有效控制。据监测,遂宁市单位面积土壤侵蚀量年下降了61%。随着水土流失的减少,输入江河及三峡库区的泥沙量也大幅度下降,整个长江干流从上游到下游,泥沙含量下降幅度在32%至78%。据《四川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生态效益2009年度监测报告》显示,森林提供的保育土壤、涵养水源、固碳制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森林游憩等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总计约12.5万亿元。

四川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主任聂平介绍,“为了执行落实好我国天然林保护的重大决策,1998年9月,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四川省天然林保护条例》,以立法的手段来保护长期消耗严重的森林资源。随着法规的实施,全省森林保护的意识迅速增强。”

森工企业千里造林

在位于天全县的四川省大渡河造林局采访时,记者看到了天保工程实施后,一个木材水运局转为以造林为主的森工企业的转型。

1998年9月,作为四川省实施天保工程的重点森工企业之一,大渡河水运局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水运企业转型的要求,全面停止了木材运销及相关业务,整体转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开始“沿江、沿河、就地、就近”实施天保工程大造林,并由此改名为大渡河造林局。

大渡河造林局局长文勇说:“放下木排漂流,沿大渡河流域开展植树造林是企业的第二次创业,也是由木材运销转变为营林造林的经营转型。”

大渡河造林局转型以造林为主业,以合作造林的方式,12年来在长达千余公里的造林线上,累计实施完成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681万亩。

在千里大造林的现场,大渡河造林局数千名森工组成小分队,分赴项目区实施迁移造林,森工们采用搭帐篷、租民房、建临时设施等方式上山造林。

天全县是大渡河造林局的驻地,天全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办公室主任杨洪忠说:“天保工程实施12年来,天全县森林覆盖率由1998年的53.5%上升到2010年的68.38%,增长了近13%,居全省第二位。”

记者在天全县看到,通过合作造林方式,大渡河造林局在荒山上种植的21.7万亩楠竹长势正旺。大渡河造林局党委书记涂绪中说:“预计从2012年开始,天全县21.7万亩楠竹林每亩可年产0.5吨竹材和0.5吨竹笋,可创造5亿元的经济效益。”

林区加快转型发展

国家林业局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主任孙国吉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当地群众收入,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要内容,是确保天然林保护工程成功的关键。在管护好森林的同时,林区向替代产业转型发展,是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的重要一环,也直接关系到林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记者在四川林区看到,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不仅建立起长江上游的森林生态屏障,也促进了林区经济结构的调整。看到了以木材生产为主的传统林业加速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现代林业转变的可喜景象。

记者看到,林区改变发展观念,拓宽发展思路,由依赖木材生产转向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畜牧、水电等资源替代产业开发,经济结构由单一的“木头财政”正逐步转变为多元化的生态发展格局。

大渡河造林局局长文勇介绍,林区在替代产业发展中,确立了“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不仅在造林建设中当好大造林的“龙头”,拉动农户进行产业化经营,并在生态旅游、森林食品等现代林业产业领域进行拓展。他们依托二郎山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积极发展林下产品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条。

位于峨边彝族自治县的川南林业局,天保工程实施前是以伐木为主的森工企业。全面停伐后,该局加速转型,按照“以生态建产业、以发展促保护”的工作思路,依托优美的森林生态环境,引导职工建起了多种形式的森林生态游景点、林下生态养殖等产业。如今这些绿色生态产业已成农民增收的新渠道,林区和企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