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飞播的延庆大庄科二道河林区。
中国园林网5月25日消息:三十年前飞机撒下的种子,如今已变成了参天大树,昔日的荒山已被一片片绿伞布满。据统计,飞播造林已为北京森林覆盖率增加了3个多百分点。
335万公斤树种“飞”进荒山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经济尚不发达,缺树少绿的状况严重地影响了首都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占全市62%的山区,更有1000多万亩光秃贫瘠的荒山。1981年,北京市政府启动了飞机播种造林工程,籍以大面积、高速度、低成本的造林方式,快速改变山区荒芜的面貌,提高山区林木覆盖率,为首都营造良好的山区生态环境。
所谓飞播造林,就是按照飞机播种造林规划设计,用飞机装载林草种子飞行宜播地上空,准确地沿一定航线按一定航高,把种子均匀地撒播在宜林荒山上,利用种子天然更新的植物学特性,在适宜的温度和适时降水等自然条件下,促进种子生根、发芽、成苗,经过封禁及抚育管护,达到成林成材或防沙治沙、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的播种造林法。针对远山、高山和石子山采用这种飞机播种,不仅成本较低,省时、省力,如果赶上雨水充足、土壤墒情好的年份,飞播造林的效果会很好。
北京市首次飞播试飞是在1981年的7月,北京市林业局协同有关单位,在延庆、密云和门头沟首次实施了北京市飞机播种造林试验。这次试验,使用了首都机场和民航内蒙机组,播种延庆县的后河、王家堡、东灰岭,密云县的潮关西沟,门头沟区的妙峰山等5个播区,作业面积共5万亩,有效飞行28架次,飞行时间38小时40分,使用油松种子2.2万公斤,总投资13.9万元。
实践证明,飞机播种造林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造林方式,适合京郊山区特别是深入边远山区作业。利用飞机进行播种造林,适用于大面积(150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播区作业。但是,由于本市集中连片大面积适于飞机大规模作业的播区越来越少,播区内散布的穿插的小播区越来越多,这些小面积的播区,最适于人工点播与机械撒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飞播造林作业,所以后来开始推广采用了机动背负式撒播器进行人工撒播作业的方式开展飞播造林工程。
从1981年到2006年,在民航部门的鼎力相助,林业技术人员的精心规划与配合下,经过1800多架次的飞行,把335万公斤的油松种子撒向了北京290万亩的边远荒山,为贫瘠的山区播下了绿色的种源。
领先经验技术助推飞播质量
随着飞播造林时间的延续,成本低、见效快、省工省时的优点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认识。飞播造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增加森林资源等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目前,北京边远山区290万亩的飞播造林区域中,飞播主体成林达到了38.55万亩,加上稀疏成林与封育形成的天然次生林,总面积达到了79.25万亩,占播区宜播面积35.3%,达到了国家林业局颁布的《飞机播种造林技术规程》规定的“良”级成效标准,为北京市林木绿化率提高了3.14个百分点。如今,一片片绿油油的苍松,在山花的簇拥下,在荒草杂灌的掩映中,屹然而起,撑起了山区生态建设的绿伞。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林业部门总结经验,钻研技术,最终融合而成的飞播“秘籍”。
飞播造林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种子。为此,市林业部门精心挑选适合本市荒山生长的树种——油松。因为油松在北京有天然分布,它耐干旱,耐瘠薄,天然更新能力强。同时,在选择播区时,首先要求播区的地形条件符合飞行要求,以保障飞行安全;其次,宜播面积要占播区总面积70%以上:播区面积因地制宜,能大则大,宜小则小,最小不少于飞行一架次的作业面积(1500亩),作业面积低于一架次的播区采用人工撒播。因此仔细踏查,选择好播区是提高飞播造林成效的基础,全面踏查是选好播区的重要环节。
播期选择也是飞播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北京地区的气候特点,减少鸟兽危害并保证播后当年幼苗有足够的生长期,使幼苗充分木质化,确保安全越冬及适于飞行的条件,确定本市飞播造林播种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中旬,并根据掌握雨情,适时播种。
飞播造林的成效如何,与播区选择是否合理也有着直接关系。为了保证播区选择和规划设计的质量,从1988年开始,市林业部门制定了“北京市飞播造林播区规划设计审查提纲”、“北京市飞播造林播区规划设计审查登记表”、“飞播造林播区规划设计合格证”,每年在飞播作业之前专门召开审查会,对各区县计划飞播的每个播区,逐个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播区,签发合格证,列入当年飞播作业计划,对不符合条件的播区,给予取消。从而使播区选择和规划设计审批形成了制度。
同时,为了减少鸟兽对种子的危害,提高飞机播种、人工撒播的成效,本市采用了复合忌食剂进行拌种,防止鸟鼠对种子的危害效果显著。为改进撒播效果,1996年人工撒播又有了新的发展,全市利用30余台背负式撒播器进行播种,代替了人工手撒,不仅大大提高了工效,而且还提高了落种均匀度。
飞播造林“一分造九分管”
北京市的飞播造林从试验到大面积推广都是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由市委、市政府决定的,每年市财政局拨专款用于飞播造林,为飞播造林提供了资金保证。首都绿化委员会从1988年开始,设立了飞播造林单项奖,每年评选出一个飞播造林先进县(区),在首都绿化表彰会上给予表彰,颁发奖杯,这对飞播造林工作的开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1997年房山区成立了以主管区长为首的飞播造林指挥部,区林业局相应成立飞播造林领导小组,紧密配合现场指挥,并把飞播造林工作列为全区绿化造林一号重点工程,和乡镇的绿化目标责任制紧密挂钩,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指标。
有了各级领导和相关单位的重视,本市的飞播造林工作得以顺利推广。一粒粒树种如今已经长成树木,值守于荒山之中。然而要想实现更好的绿化效果,相关各部门、区县还要遵循“一分造九分管”的原则。确保林种萌发后,对种树苗的管护更不可放松。
调查显示,目前,本市尚有5万亩飞播林需要进行割灌抚育,通过割除幼苗周边高大灌草,解放被压幼苗,并去掉过密的飞播幼苗,使林木能够有充足的生长空间,得到充足的水分、养分和光照,减少幼苗的死亡率。同时,对41万亩的飞播林区进行间伐抚育也将成为目前飞播造林工作重点。间伐抚育即通过保留生长健壮、干形圆满通直,无病虫害、树冠发育正常的飞播油松林木及天然阔叶树木,砍伐生长衰弱,被压弯曲,枯损、病虫害木等,控制飞播林合理生长密度,可以有效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分效益,发挥林分功能,进而更好地发挥飞播林的生态效益。播区封育形成的次生林也需加强抚育。飞播后经封育形成的40.7万亩次生林,生长杂乱无章,急需人为进行间株定株、修枝、割灌等抚育措施,促进林木得到充足空间、水分、养分及光照,使苗木生长更加健壮。还要进行飞播区的补植补播。飞播区内无苗或苗木稀少的地块有31.4万亩,亟须补植、补播。交通便利,有水源条件的飞播区,应增大投资力度,实施大苗造林。对交通不便,缺乏水源条件的飞播区,可在雨季进行点播或营养钵造林,通过精心管护,让飞播造林的成效更加显现。
推荐阅读:
(来源:千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