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享受“生物水疗” 引进水草净水

2011年06月22日 09:04

留园工作人员在种植水草。

留园工作人员在种植水草。

中国园林网6月22日消息:“水是苏州园林的灵魂”。但长期以来,许多苏州园林水环境不容乐观,池塘水体滞流,水质混浊,富营养化趋势明显,大多景观水体已完全失去了自然界清澈见底的美景。园林之水如何才能保持清澄透澈?昨天,记者从留园管理处获悉,为了改善和提高留园中部池塘水质,留园管理处引进100余平方太湖金鱼藻,用来改善中部池塘水质。工作人员正在将这些水藻先种植在60余个装满淤泥的黑色塑料筐内,再利用手划船将水草框小心地平放在池塘底部,待水草在水底生长起来之后,会吸收水体中的很多营养物质,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去除效果显著,从而提高水质,为园林水质治理问题探索一条新途径,这就是工作人员所说的“生物水疗”,它主要通过引进水草来达到净水的目的,这样做更生态环保。

据了解,由于一般园林内景观水体大多设计为一个基本封闭的系统,几无自净能力,且其内部组构不合理,加上外来物质输入,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产生富营养化,最终使得水体变得浑浊不堪,后果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水体发黄、发黑、变臭,严重影响景观水体的美观。如今,这一困扰了园林管理人员多年的棘手问题有望得到解决,但是园林之水因其封闭或半封闭的特性,要长期保持清澄透澈的水质非常困难。据园林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园林管理人员一直在寻求有效的方法,目前主要采取传统的生态恢复技术,即通过清淤,放养螺蛳、白鲢、河蚌,种植水生植物等方式,形成生物链,来吸收水中氨、氮成分,净化水体。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每当闷热的黄梅天来临,或者遇到温差变化较大时,园林池水很快就会浑浊,连带整个园林都黯然失色。在传统的技术上加入现代科技的手段和设备成为解决问题的方向。

记者从苏州高新区了解到,在高新区进行的“贡湖水源保护区陆域污染控制技术与示范”课题研究,由上海海洋大学开展河流修复项目,陆地区域的修复则由中国科学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课题组开展。课题组“野外工作站”的多位专业博士、硕士经过一年的实验治理,改善了太湖贡湖水源地主干河道金墅港周边的生态环境。实验人员将流经通安镇金市村的刘家浜河道中被隔离起来的200米的河段恢复了以往的清澈,水质也从劣五类废水提升为三类水质。“三类水质,游泳没问题。”负责该项目的上海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何培民告诉记者。就在刘家浜50米外,同一条河未处理的河段中,蓝藻、水草等漂浮在水面上,两位村民正在船上进行打捞。一条河道,呈现出“两张面孔”。让刘家浜“复原”的正是生态拦截技术。“将原河道上的蓝藻清理后,在水中放入可吸收富营养成分的菊花草,用网床将菊花草沉到河底,几天后,水下植被长出了,河水自然变清。”何培民教授告诉记者,生态拦截技术是现行最科学合理的治理水质方法。上海世博会课题组就通过相似生态修复手段,将修复的黄浦江引入园内1.7公里长的景观河里。据悉,这段近200米河道所投放的菊花草,全部是在金市村周边河道里取材的。何培民介绍说:“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生态环境寻找修复方法才是长远之计”。  

推荐阅读:

呼伦贝尔市积极预防森林有害生物传播

抚顺将加强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家庭花卉叶片发黄原因及防治

怎样防治郁金香病虫害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