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紫斑牡丹声名鹊起 市场露头角

2011年06月08日 10:42中国花卉报 姚蓉

中国园林网6月8日消息:提起牡丹,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中原牡丹,而随着近几年紫斑牡丹在国内外知名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开始关注这个第二大牡丹品种群。现在,甘肃的兰州、临洮、榆中等地区已经形成一个紫斑牡丹主产地,其种植规模、品种数量都非常具有影响力。目前,紫斑牡丹市场需求迅速扩大,如何使其成为当地本土花卉中的“金凤凰”,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  

现状:有市场产品露头角  

5月中下旬是甘肃省紫斑牡丹种植户们最繁忙的时期,临洮县洮阳镇曹家坪村的村民曹佰平正忙得不亦乐乎,每天都有客户从外地赶来买他的紫斑牡丹苗。曹佰平一共有60亩地,每年能销售约1000株牡丹苗。“现在市场需求量非常大,我们几乎不用做什么宣传就能轻轻松松地把苗卖掉。”曹佰平向记者介绍。对于现在紫斑牡丹的日益受宠,临洮县林业局花卉办公室主任田建华认为,这与市场需求扩大分不开。与中原牡丹相比,紫斑牡丹具有抗寒、抗旱、花大色艳、植株高大、香气醉人的优点。近几年,随着推广力度不断加大,紫斑牡丹不但在中原地区大规模栽植,而且还名震海外,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许多牡丹专家也被它吸引,纷纷进行引种栽培。榆中县和平牡丹园负责人陈德忠告诉记者,紫斑牡丹现在已经引起国内外牡丹专家的重视,在业内掀起了“紫斑牡丹热”,甚至不少国家还出版了紫斑牡丹的品种图册。  

现在紫斑牡丹的名气越来越大,其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不少原本种菜的农户看到紫斑牡丹有利可图,都纷纷改行种起了牡丹。以曹佰平所在的曹家坪村为例,全村200户农户中有一成在种牡丹,而且种植面积每年都有扩大的趋势,仅今年就扩大了三四十亩地。“种牡丹一亩地收入1万多元,而种麦子一亩地的收入仅仅几百元,这巨大的利益诱惑了不少农户开始种牡丹。现在仅临洮地区的紫斑牡丹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000多亩,种植户的年收入在几万元至十几万元之间。”田建华向记者介绍。  

瓶颈:无产量难倒小农户  

虽然紫斑牡丹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然而记者在临洮采访时发现,许多外地大客户来临洮均看好这里紫斑牡丹的品种和规格,可是一谈起数量,却都摇头惋惜。据了解,在临洮,种植紫斑牡丹的农户不在少数,但牡丹园的规模都不大,几乎都在几亩到几十亩之间,大部分属于小打小闹的作坊式经营,成规模的牡丹园寥寥无几,这成为制约当地紫斑牡丹发展的主要瓶颈。“紫斑牡丹的栽培周期长,投资大,一般的小农户只能小面积种植,每个品种都零零散散地有一些,但没有真正形成规模的品种,许多表现非常优秀的品种都不能批量化生产。”曹佰平告诉记者。  

兰州的中川牡丹园艺公司是甘肃省内为数不多的把紫斑牡丹进行商品化经营的公司之一,该公司的紫斑牡丹种植面积近千亩,现在产品已经销往加拿大、日本等国际市场,可谓当地首屈一指的牡丹种植大户。公司总经理赵潜龙告诉记者:“农户种植紫斑牡丹,往往是同一块地里长了不同色系、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产品,但牡丹品种的数量上不去。如果想让紫斑牡丹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就必须进行商品化生产,对产品从花色、品种、规格上进行准确的分类,根据市场需求扩大产量。只有这样,才能让紫斑牡丹成为一个真正的商品。”  

而对于如何解决现在紫斑牡丹产销脱节的问题,临洮县林业局局长朱殿铖认为,紫斑牡丹作为当地的一个本土花卉,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为此政府在提供政策、资金扶持的前提下,还会大力发展“企业加农户”的模式,以尽快让紫斑牡丹名扬国内外。  

前景:多方面开发这个宝  

虽然紫斑牡丹从产量到规模化经营都与成熟的商品花卉有一定差距,但对于紫斑牡丹的发展前景,业内人士却一致看好。从事了40年紫斑牡丹育种工作的陈德忠告诉记者,要推广紫斑牡丹,首先要让其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紫斑牡丹原种分布于高海拔地区,它喜冷凉、干旱,要让其能在中低海拔的地区生长良好,就要培育适应性强的新品种。”目前,陈德忠已经培育出紫斑牡丹新品种1000多个,申请专利保护的品种有10多个。此外,他还在北京成立了紫斑牡丹研究所,选育了适宜北京地区种植的紫斑牡丹品种30多个。目前除了研究紫斑牡丹的观赏价值外,陈德忠还准备开发其药用价值、食用价值,让紫斑牡丹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推荐阅读:

长春牡丹园最多每天迎客12万 盛花期或缩两三天

鄢陵:提升花木生产档次 深入发掘牡丹文化

洛阳:让牡丹鲜切花 墙内开花“内外香”

杭州:植物园杜鹃花开正艳 六和塔景区牡丹花会今结束

(来源:中国花卉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