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21日消息:古树加名木全省4万株。
先来了解下“古树名木”的概念。据国家有关部门规定,一般来说,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即可称为古树,其中,树龄在500年以上的古树为一级古树,300年至499年之间的为二级古树,100年至299年之间的则为三级古树;名木则是指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包括礼品树、友谊树等。
我省位于黄海、渤海之滨,气候条件较好,森林资源较丰富,加之历史文化悠久,战国时期属燕国,又是清王朝发迹开国之地,因此今天所遗存下来的古树名木比较多。
2001年,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我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要求省内各地林业和城建部门对当地的古树名木进行了普查。2005年,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与省风景园林学会等部门,在此基础上对我省的古树名木资源展开了深入的摸底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全省古树名木共有约4万余株,500年以上的古树数量约100余株,1000年以上的古树约为40株,资源比较丰富。
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崔巍介绍:“我省古树名木在城市内分布较集中、具代表性的是,沈阳市东陵和北陵的古油松群及丹东市的银杏群。沈阳古油松群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价值很高,据统计现有2748株;丹东市的古银杏目前存有789株。而城市之外的古树名木则多集中于各个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等。”
我省古树名木的种类也较多,有29科89种,主要为油松、银杏、红松、柳树、榆树、槐树、水曲柳等乡土树种。油松集中分布在陵园和风景区内,银杏主要分布在城市庭院及道路两旁。“绿色文物”遭伐令人痛心
“我省古树名木存量比较多,但是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古树名木的生存现状却非常令人担忧。”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邹学忠说。
自2005年以来,邹学忠与几位同事走遍全省14市,对古树名木展开了详细的调研。千姿百态、美轮美奂的古树名木,有的生长于农田之中,有的生长在农家院落,有的生长于旷野路旁,也有的生存土壤已逐渐沙化和盐碱化,受到严重威胁,还有一些古树地处僻远,未得到有效保护,正逐渐走向衰亡。
邹学忠提到了岫岩满族自治县的一株千年槲树,槲树是濒临灭绝的树种,而有千年树龄就更显稀有和珍贵。他们连续几年对这株槲树进行观察,发现它的生存状况越来越糟。他们第一次见到这株古树时,尚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第二年再见古树时,披绿程度明显不如前一年,绿叶稀疏;第三年再看这株槲树,则仅余枯干,大树已经枯死。
在树木自然的生死荣枯之外,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开发加快,一些古树名木被人为砍伐,尤其令人心痛。
古树名木在“哭泣”。“必须尽快采取行动,保护好现存的古树名木,它们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产,绝不能再任其消亡。”许多和邹学忠一样的有识之士发出了疾呼。
省政协委员、沈阳市政协软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王庆林今年在省“两会”期间,上交了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的提案,并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快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被提到工作日程。我省多市为古树办“身份证”
上个月,在古树名木集中的千山风景区,鞍山市林业部门对3000株古树名木进行了挂牌、建档。
记者来到千山,看到了古树名木的“身份证”:长方型,铝质材料,蓝地白字,标示出了树木的科属、树种、树龄、保护级别等信息。
“省份证”的两侧预留了两个孔。“证件要挂到树木上,但不能用铁丝固定,因为那样会伤到树木,我们用两个小钉子将它钉到树上,而且要很小心,深度要把握好,绝不能伤到树的原生木质。”千山风景区林业局副局长原忠林说,“这些‘身份证’都制作完毕了,但要对号放置到每棵树上,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完成。”
千山林业局还为景区内的每棵古树名木上“户口”,“户口本”里对古树名木的记录就更加详细了。
记者看到,“户口本”上不仅有古树名木的照片,还详细地记录了树种、树龄、树高、冠幅、胸径、生存环境,施护管理情况、效果等,并且用GPS精准定位,数值记录在案。可以说,对古树名木的情况是尽在掌握。
同时,鞍山市还将进一步制定细化对古树名木外部养护措施,针对不同古树名木采取不同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比如,千山风景区中会寺内是石板地面,为保证寺内古柏根部的透气性,便在石板上钻出了许多透气孔;香岩寺内有一株近千年的蟠龙松,为千山松之祖,树冠庞大,为了支撑这个树冠,景区为蟠龙松量身制作了17根“拐棍”;对那些已遭受病虫害的重点保护古树名木,则在组织专家会诊后予以抢救性保护,加强古树的土、肥、水管理。
另外,沈阳、抚顺等市对古树名木也进行了挂牌、建档工作,成效良好。今年以来,我省各地均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工作,范围和力度是历史上少有的。建章立制保护将成潮流
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这项工作毕竟还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难,且还没有统一的保护和管理法规来保障。
据了解,目前国内已有一些省市建立了相关法规,为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我们急切希望省里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指导和支持古树名木管理的保护工作。”一些林业工作者和专家都向记者表达了这样的愿望。
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崔巍向记者透露: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正在起草《辽宁省城镇绿化条例》,拟将关于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有关规定纳入其中,今后实行依法管理。另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今年将制定《城市古树名木养护管理技术规范》,古树名木将得到更为科学规范的养护。
为加强城市古树名木日常养护管理、病虫灾害防治等保护工作,相关部门正积极争取设立专项资金。古树名木也是文化旅游资源
“在充分保护的前提下,对古树名木进行合理开发,充分发掘其所蕴涵的文化、历史价值也很重要。”省政协委员王庆林说,“一些古树名木身上有着历史典故和传说,本身就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为研究历史提供宝贵的素材。”
比如,在我省凌源一带,解放战争时期的青龙战役曾在这里打响。有一株千年油松,就见证了当时的激烈战况,至今树干上弹痕依然清晰可辨。
古树名木资源所具备的文化、历史价值,还可以转化为旅游资源。
如今,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正准备尝试将古树名木赏析纳入教育计划,把古树身上的文化元素挖掘出来,感染和教育更多的人。
“有朝一日,古树资源成功得到开发,不仅可以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命和环境的尊重,而且还可以教育和唤醒人们对古树的保护意识。”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邹学忠说。
为做好古树名木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与团省委协商,将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高校历史、林业、中文专业的学生组成调研队,利用暑假返乡机会就近就便收集、整理古树名木的历史和传说,丰富我们的文化资源;与省旅游局合作,依托千山、医巫闾山、天华山等重点区域开展古树游活动,形成集观赏性、教育性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