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8月16日消息:一直以来,立体绿化备受关注,也被寄予厚望,任何有关立体绿化的消息无一例外都会在社会上引起一阵“骚动”。不过,在业内专家看来,鉴于居民参与有限,立体绿化听起来很美做起来难,其成功推广实施前景可能还谈不上明朗,尚需冷静而理性地看待。
立体绿化价值最高
其实,立体绿化不是什么新话题,甚至有点陈旧,但旧话题却能屡屡给人带来新希望。
日前,北京市出台了《关于推进城市空间立体绿化建设工作的意见》。根据《意见》,凡是符合条件的12层以下公共机构所属建筑屋顶都将实施绿化,建设“空中花园”。公众对城市立体绿化的美好憧憬又一次被唤醒。
就公众关心的立体绿化推广实施问题,中国绿色时报记者日前采访了公益机构“绿阳台绿北京”项目主任牛健。作为业内专家,牛健长期关注并从事阳台、屋顶、墙壁等公共景观绿化建设。他认为,此项公共政策的出台,无疑将极大地促进城市阳台绿化、屋顶绿化事业再上台阶。
“城市绿化距市民越近,价值就越大。阳台绿化、屋顶绿化就是老百姓身边的绿化,所以价值最大。”牛健说,“荒山绿化、地面绿化和立体绿化三大块,我们现在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二。但是,最有价值的立体绿化一直未能获得长足进步。此次出台相关政策,表明政府认识到城市立体绿化事业的重要性。”
的确,将绿化美化的视野延伸到建筑阳台、屋顶、墙面之上,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因为众所周知,在城市,郊区荒山绿化已完成,地面绿化其实也几乎趋于饱和了。在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能达到50%,甚至更高吗?难。
地面绿化是有限的。就“十二五”期间加快推动城镇人居生态环境改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曾表示,力争到2015年,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在城市,更多土地用于建设是必然的,就算已经绿化的土地甚至还可能会重新规划为建设用地。
在建筑无可避免地要挤占更多地面空间的时代,“地面”已经随高楼大厦升到空中去了。要保持、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化建设也必然将目光投向空中——阳台、屋顶或墙面,让绿化与城市高度同比例提升。
试想,城市的大片屋顶、墙面、窗台都为绿色所包裹,林立的高楼群看上去不再是灰蒙蒙的、冷冰冰的,那该是何种别样的景象?在专家讲座上,记者也曾多次通过PPT演示,欣赏过国外立体绿化场景,令人大开眼界而又无限神往。
立体绿化,听起来很美好,价值更被视为最高。
建设成就相对有限
不过,美好的,并不就是现实的。在我们身边,听起来很美做起来很难的事情几乎俯拾即是。城市立体绿化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记者本人曾跟业内不少人士探讨过立体绿化,也实地采访过一些成功的案例,但同时我们又不能不承认:在大规模的城镇化浪潮中,立体绿化所取得的现实成就可谓微不足道。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市屋顶绿化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即100公顷。同时,据北京市2010年城市绿化资源情况统计信息显示,北京市绿地面积为62672.38公顷。从中不难看出,屋顶绿化所占比例有多小。
推荐阅读:
在中国的另一大城市上海,也是相似的情况。从20世纪90年代推广立体绿化至今,上海现有立体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上海市绿地总面积是多少?记者多方查证未果,仅获知2007年底为31795公顷。就算如此,立体绿化面积所占比例也实在小得可怜。
牛健视为城市绿化事业中最有价值的一块——立体绿化在总体格局中却无足轻重,这又是什么原因?
“其实,以前都说过很多了。根本原因就是领导重视不够,民众意识不强,政府投入不足。这是关键中的关键。此前,一些做得好的城市多是以奖励办法来鼓励民众和机构发展立体绿化。但依托政策性的、长期性的、连续性的政府投入来发展立体绿化的例子极为罕见。就现状而言,不管什么原因,现在北京市政府推出相应的公共政策,非常值得肯定、期待。因为推出此项公共政策,意味着政府突破以前以奖为主的做法,可以从资金保障上促进事业发展。作为国有资产,公共建筑开展立体绿化本来就相对容易,有资金支持肯定能再上台阶。”牛健说。
发展前景并未明朗
据了解,目前,屋顶绿化的承重、荷载、渗水以及养护难等技术问题已经没有障碍,而以模块化种植、自动渗水花盆、阻根和防水一体化手段等为代表的一批成熟技术已通过实践全面过关,并推广应用。
在此技术背景下,出面力挺立体绿化的地方政府又越来越多,那么,立体绿化建设将因此而风生水起吗?
记者注意到,无论是上海还是北京,“十二五”立体绿化的重点是新建建筑或公共建筑,任务量也谈不上巨大。
在“十二五”期间,北京市计划完成100万平方米的立体绿化任务,今年计划完成20万平方米;上海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则透露,上海力推以屋顶绿化为重点的立体绿化,新增面积将达150万平方米。
两大城市将“十二五”期间立体绿化年均任务量不约而同地定为二三十万平方米,是否表明立体绿化建设并非想象的那么乐观?牛健提出了他的看法。
他非常看重居民参与这一块。众所周知,城市居民楼的业主没有足够热情去绿化屋顶,就正如街头空地也不会有“好事者”会去主动栽树一样。如何发动更多居民参与其中?靠示范带动?靠以奖代补?
“各花入各眼。仅仅从居民个人角度而言,自家阳台一盆花,也许比路边一棵树、郊区荒山一片林的价值大得多。同样,亚马孙雨林的生态效应再好,在居民个人看来,似乎与北京、与自身直接关系并不大。从产权角度而言,其实每个人都渴望先把身边的绿化做好。”牛健说。
在他看来,相对于公共建筑,写字楼、商务建筑、居民住宅等比例更大。如何创新社会管理,让更多居民更广泛地参与,不能不予以足够重视。“没有政策创新,恐怕难有根本性、全局性的改观。”
总之,在政府支持的公共建筑之外,城市立体绿化还需要居民更广泛的参与。“当然,城市越来越大、人口也越来越多,公共政策能够先将公共建筑立体绿化做起来,也属不易。但立体绿化真要发展起来,需要一个过程。”牛健认为。
立体绿化能否走出“听起来很美做起来难”的怪圈?让我们拭目以待。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