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8月22日消息:1979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3月12日确定为我国的植树节,并列入了基本国策。每年到这个时节,党和国家领导人,省委省政府领导都会亲自栽下一棵棵树苗,来唤起全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意识。全国和我省各地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行动,掀起植树造林的热潮。
但也有部分人绿化意识淡薄,认为多栽一棵或少栽一棵树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全然不知一棵树的价值。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的达斯教授曾对一棵大树的身价做出过这样的估算:它在木材市场的售价为50至125美元,这大约只有其真正价值的0.3%。它产生氧气所产生的价值为3.1万美元,防止空气污染所产生的价值为6.2万美元;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肥力所产生的价值为3.7万美元;为牲畜遮风挡雨,提供给鸟类筑巢、栖息,促进生物多样化方面所产生的价值为3.1万美元;创造动物蛋白的价值为0.2万美元。以上合计为16.3万美元。除此之外,它还具有调节空气、抵抗风沙、消除噪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等价值。
近年来,我省通过实施营造林、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建设等工程,建立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11处,保护面积达到3.3亿亩,占到全省国土总面积的30.4%。有1359万人次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共完成义务植树7009万株,森林总面积扩大到了5550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增加到540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了5.2%。虽然当前全省的植树绿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生态恶化的趋势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
在专家学者的论述中,青海是“江河之源”、“中华水塔”。随着全球气候变暧,生态问题加剧,愈加凸现了青海生态地位的重要性,凸现了最核心的功能“水”上。生态是我省的立省之本,水是我省生态的灵魂,而森林就是“中华水塔”的生态屏障。一片森林就是一座天然的蓄水库,我省的森林、湿地都是青海各大江河的水源地,发挥着涵养水源,保障“中华水塔”生态安全的重要功能。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尤其是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青藏高原的生态越来越多地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青藏高原不仅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而且是全球气候形成的启动器。据青海省气象局对青海气温变化的监测研究显示,从1961年到2008年的47年中,青海省的年平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升温率为每10年0.35℃,明显高于全球10年0.13℃和全国10年0.16℃的升温水平。
加之青海地处高寒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荒漠化程度正日趋加剧,水土流失严重,湿地萎缩、水源涵养功能减弱,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危机。保护现有的森林植被、唤起全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爱林、护林、植绿的生态文明理念已迫在眉睫。
“种一棵树比养一个孩子难。”从我省西部林业战线上流传的这句话足以表明种活一棵树的艰辛。但从我做起,只要人人栽下一棵树,相信不久的将来,沙漠也会变绿洲;只要人人栽下一棵树,为子孙留下一片生息的土地,自然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推荐阅读:
(来源:青海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