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8月3日消息:6年前,承德市隆化县农民范文志在打工中失去了右臂,从一个健全人到残疾人,他忍受着巨大痛苦,但并没有意志消沉,而是将生活的出路放在山沟沟里——回家绿化荒山。4年时间里,他硬是让“连兔子都不上去拉屎”的山沟绿意盎然;4年时间里,他忍受住孤独和生活不便,硬是让千亩荒山焕发出勃勃生机。种树,让大山重新长出了手臂。
■一次事故断了一只胳膊
范文志,是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茅茨路村一名普通农民。1986年,只有16岁的他还没有初中毕业便外出打工。第一站他来到了廊坊,在一家轧钢厂上班。虽说没有多少文化,但小伙子脑瓜灵,又肯钻研,从最初的体力活干起,逐步便掌握了轧钢的一些技艺。
1993年,范文志与同村村民于雅丽结婚。2002年,因为手艺好,范文志应聘到新疆乌鲁木齐市一家轧钢厂工作,他一起将孩子和妻子带到了乌市。2004年,范文志又跳槽到陕西省侯马市曲沃县一家私人轧钢厂,那时候他的月保底工资已达4000多元。这着实让村里的同龄人羡慕不已。
在过了一年多的平静生活后,不幸突然降临到了这个幸福家庭。2005年11月份,正在工作面上班的范文志的衣襟被卷进了轧钢机器里,瞬间他的右臂便被机器卷进轧断。“当时可是捡回一条命啊。”范文志回忆说,他用右手紧紧抓住一根柱子奋力一争,身体才没有被卷进去。
断臂后的范文志被送到了医院进行急救。
“嫂子,范大哥出了点事,赶快跟我们上医院。”正在家中做家务的妻子于雅丽被工友叫上了车随后赶到了医院。“我当时见到他时就傻眼了,”于雅丽回忆说,当看到范文志只剩一条胳膊时,感觉天要塌了下来。
“医生能不能接上范文志的胳膊?”清醒后的于雅丽找到了主治大夫,大夫遗憾的告诉她只能截肢。“那到北京能不能接上?”当得知到北京也不能接上胳膊后,于雅丽哭着将结果告诉了范文志。
范文志只好做了截肢手术,从此成了独臂人。
失去了一条胳膊,范文志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我完了!”“今后我该怎么办?”——他的脑海里反复出现的只有这两句话。
范文志没法不思考着这个现实的问题:将来的生活怎么办?大女儿已经上学,小儿子才只有3周半,妻子和他在一起,但并没有工作……
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后,范文志出院了。“兄弟留下来吧,只要有我口吃的绝不会饿着你们一家人。”老板当时就表示每个月给范文志2000多元工资,希望他能留下来。
但范文志选择了离开。他选择了回到隆化。
■种树,让大山重新长出手臂
2006年年底,范文志回到了隆化。范文志和妻子孩子在县城租了一处房子。从健全人到残疾人,范文志的心理落差很大,他变得很少说话,更害怕见到生人,基本不怎么出门,有什么事全是妻子于雅丽出去办。
2007年正月,范文志和妻子商量过之后,将家从县城搬回了茅茨路村。往后的日子怎么过?范文志陷入到深思当中。
他成天在空荡荡的山沟里转悠,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2007年清明节,范文志回到出生地给父亲上坟,看到山上的树几乎被砍伐殆尽,大山也成了失去左膀右臂的残疾人。范文志终于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种树,让大山重新长出手臂。
当年,范文志主动找到了村主任于福金谈了自己的想法,并得到了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他以3万元的承包费,承包了老家2000亩荒山, 50年的使用权。当他从伤残费里拿出3万元去交付承包金时,妻子于雅丽泪眼汪汪地说:“这可是你用命换来的养老金啊,那山上石头瓦块不说,就连兔子都不上去拉屎,要是绿化失败怎么办?!”范文志却说:“等咱俩老了,这大山就是咱们的绿色银行。”
承包合同生效后,范文志随即把家搬回了北沟垴。北沟垴原来共有9户人家,但这些年,他们都搬出了沟里,有的搬到了公路旁,有的搬到了县城,往山沟里搬家的就只有范文志。
开山种树,谈何容易?
对普通人来说,荒山绿化要面临种种困难,更何况是只有左臂的范文志。2008年,为了修通从村里到北沟垴的林路,范文志夫妻俩每天凌晨4点起床,起石头、铺路面,一直忙到晚上8点才回家,累得吃不下饭。一次,在山脚起石头时,范文志险些被山石压住,多亏头脑机灵的妻子及时用撬棍把石头支住,才使范文志安全脱险。
刚开始的时候,范文志雇了四名村民帮着他们挖树坑,范文志也跟着一起干活,少了一只胳膊实在不便,但范文志咬牙坚持着。“一到晚上,半个身子都跟着疼,半夜里没少听他哼哼。”妻子于雅丽回忆起当时情景仍是禁不住落泪。那段时间是她们最苦的日子。
两个多月后,范文志一天下来也挖到20多个树坑。当年,范文志就投进去资金11万余元。
第二年,范文志一口气栽上了2400棵梨树和苹果树,还有500多棵李子树。
种树的过程是个投入的过程,眼看着失去一条胳膊所得的十多万元伤残费一天天减少,妻子着急了:“这绿化荒山十年八年变不出活钱,存折上的钱没了,以后靠啥生活?”
范文志说:“我正要跟你商量呢,要从生态的角度考虑,有些树种上了100年都不能砍,但沟里可以栽果树和杨树,用不上10年就能变钱。眼前靠养猪,半年就能卖钱,猪粪还能给果树当肥。”
为了解决生活问题,范文志和妻子在院外养起了猪和鸡,寄希望于短期回笼资金以解燃眉之急。
■4年绿化荒山千余亩
每天早上5点多,范文志和妻子便会起床,开始给他们养的鸡和猪喂食;8点多钟吃过早饭,范文志便会扛起镐钬来到山上;中午回家吃饭休息,下午到近处的山上继续挖坑给树木除草——这成了范文志四年来雷打不动的日程。
这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但真正和他上一上山就会发现,一般人很难坚持这么长时间。范文志说,他种的树离家远的有4公里,根本没有路,野柴草长得一人多高,他用一个胳膊一点点割掉柴草,慢慢修出能走的路,“只要人走得多了,没有路也就成了路。”
山中没有人家,范文志一干就是半天,没有人和他说话,山中除了柴草还是柴草,那种孤独和寂寞感伴随着他,实在难受了扯着嗓子对着大山喊上几嗓子。
在山中生活十分不便,于雅丽半个月会出一次山,到山外却买点酱油醋等生活日用品。从茅茨路村沟门到北沟脑6公里,清一色的石子路曲曲弯弯、坑坑包包。那山路不要说马车不好通行,就连自行车也得骑骑下下、跟头马爬。每次出山,于雅丽都要走上40多钟,然后背着袋子回家。
山上没有电,一到晚上,夫妻二人点上蜡烛吃口饭便早早入睡。在点了一年多的蜡烛后,范文志买了一个蓄电池,晚上勉强能用上电,可如果一看电视,蓄电池也使不了几天便会没电,每次要扛着它到沟外充电。“累了一天了,那有心思看什么电视?”
今年5月份,一位房地产老板得知范文志的事情后,被深深打动,为他安了一个太阳能,一天只要几个小时的日光,晚上便可充足用电,才算结束了范文志家没有“电”的历史。
夫妻俩一心扑在大山上,雇人整地、挖坑、栽树,养猪、养鸡,原本荒无人烟的北沟垴现在充满生机。
范文志独臂绿化荒山的事迹,得到了县林业部门的高度重视。今年春季,无偿给他划拨了5500株“高加索白杨”和“赤峰36”两个杨树新品种,这无疑然范文志欣喜若狂。他又自费3000元,在市场购买了2000株油松,以每天60元的标准雇5个民工大干半个月,使宜林荒山面积在逐年缩小。
如今,范文志承包的2000亩荒山,已有1000余亩得到绿化。昔日被砍光了的荒山荒坡,都栽上了杨树。土质较好的沟膛子里,他栽上了5000多棵苹果梨、苹果等果树。去年他的养猪场出栏肥猪150多头,实现产值20余万元实现了收支平衡;预计今年可出栏育肥猪200余头,创产值30余万元,盈余部分全都“反哺林业”。
范文志说,四年来造林绿化和肥猪养殖的投入已经超过40万元,但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推荐阅读:
(来源:燕赵都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