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与停车位究竟孰轻孰重

2011年09月21日 16:37中国绿色时报曹云

中国园林网9月21日消息:城市发展不能没有绿化,同时城市建设又往往视绿化若敝屣,绿化似乎永远只是临时设施,随时有被拆、被毁、被占等种种可能。其中,毁绿建停车位就是典型。不过,通过采访,记者得知,绿化与停车位也并非没有实现双赢的可能。

绿化被毁建车位太常见

“毁绿建车位”现在几乎成了一个社会现象。

在北京,在记者居住的小区外,有一条双向六车道的马路。中间原本有一条宽10多米的绿化隔离带,乔灌草立体种植,南北绵延约4公里,后来由于兴建快速公交道,这条原本看上去颇有气势的绿化带被改得支离破碎——不少地段改为快速公交站了。

小区外如此,小区内也同样。就在前一阵子,由于车位紧张,物业开始大张旗鼓地毁绿建车位,将小区马路向楼间绿地扩展、延伸,以增加路边停车空间。

这是当前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大多数大中型城市,类似场景实在太常见不过了。

在杭州市,据报道,西湖边有一个建于2003年的嘉绿苑公园,林木荫翳、花草繁茂。占地约有3个标准足球场大小,连续3年被杭州市园林局评为优胜公园,有“明星公园”之誉。如今,这里也在建地下停车场。

“这是西湖区建设1500个地下公共停车位指标的一部分。全部公园绿化迁移,深挖后建设地下两层停车库。停车库建成后,上面覆盖1.5米土层,再重新设计公园。在杭州,这样的停车位今年要建8000个。”面对相关施工人员的解释,附近居民表示不理解。

8年前,记者刚入住时,小区道路两侧停车秩序井然,窄一点的路边根本就没有停车;如今,再窄的路边,也能挤得水泄不通……

私家车越来越多,而车位却是相对不变的“定数”。这一客观现实迫使不少城市向公共绿地要空间,以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绿化似乎只是临时设施

建于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住宅小区,在规划建设时,私家车还是稀罕物,大多是几户甚至十多户人家配1个车位。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居住区,停车位则更少。

如今,随着私家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私家车进入家庭。买了车总要有地方停,停车库满了,小区通道上也满了,怎么办?小区绿地自然最容易吸引“注意力”。于是,占绿、毁绿建停车位就成了不少居住小区解决停车难题的“歪招”。令人不安的是,这似乎还是“大势所趋”。

是绿化重要还是出行重要,的确令人难以回答。绿化事关民生,出行难道不是如此?究竟该作何种取舍,也的确令人头痛。

但头痛归头痛,向绿地要停车空间似乎已成通行做法。记者近日用“毁绿建路”一词搜索了一下,足足有34万多条信息。这些还是见诸报端的消息。像记者居住小区内外毁绿建停车场、公交站之类的事情,根本就不会见诸报端报道——也许大家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吧。

在可预见的未来,城镇化进程仍将高歌猛进,其步伐也只会越来越快。从目前的态势看,也许,任何城市的绿化都只能算是临时设施——没有被侵占改成道路、停车场等,也只是因为扩张暂时还未到来。

在一般人看来,绿化只是弹性需求,车位则是刚性需求。绿化与停车真的无法实现双赢吗?

绿化停车可以实现双赢

现在开车一族都有这种感受:回家稍晚,基本上没地儿停车。“每天下班驾车回小区后,就开始打量自己的车停在哪里,每逢节假日甚至不敢‘轻举妄动’。”这种感慨相信不少人都有。

对此,专家建议,解决小区停车难,要依靠鼓励发展公共交通,统筹区域停车资源。作为一种补充手段,可结合发展屋顶绿化,通过建空中花园,腾出限量的公共绿地,部分缓解停车难。

显然,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以一个占地1万平方米的小区为例,绿化面积不能低于35%,即3500平方米。如果这个小区以多层、小高层平顶住宅为主,可绿化的屋顶面积约6000平方米。就算1/3建成屋顶花园,也能增加近2000平方米的绿化面积。

也就是说,通过增加屋顶绿化,腾出地面绿地增加停车位,可以保证小区绿化面积总量不变甚至有所提升。

据了解,杭州目前已出台《市区建筑物屋顶综合整治管理方法》,规定可将公建屋顶绿化面积折算后计入项目绿地率指标,调整出的绿地面积可用于建设单位停车位。

不过,建屋顶绿化缓解停车难的思路,还有不少难题有待解决。比如,与地面绿化相比,屋顶绿化更为昂贵的建设、维护成本如何支付?屋顶绿化如何折算成地面绿化,折算比例是多少?

当然,屋顶绿化之外,其他保绿增车位的方法也不是没有。日前,记者在小区就毁绿建车位问题随机采访了一些邻居。他们提出了不少建议:可以在绿地多种树少种草,可以采用铺植草砖的方式来增加停车位,可以在楼房墙壁上栽种爬山虎将墙壁植被化,还可以在车位之间栽一排大树,如此等等。

还有人给记者提出一个更妙的想法:可以在毁掉的绿地上搭个廊架,种上攀缘植物如紫藤、蔷薇、爬山虎、扶芳藤等等,形成绿色长廊。这样,不仅绿化面积没减少,车子在绿廊下少受日晒雨淋,还能延缓折旧速度,由此而产生的效益就将远超建廊架的成本。

车子有处放,绿化面积不减少,小区和谐不受伤。人们期待这样的双赢局面。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