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0月10日消息:武威金色大道凉州段,道路两侧各有一条50-100米宽,集生态、景观、经济效益为一体的特色经济林带,在秋日的艳阳下生机盎然,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9月14日,陪同记者采访的凉州区中坝镇副镇长周生银指着林带里长势喜人的果树苗介绍:“这些全是去年栽的皇冠梨。”
金色大道凉州段长106公里,其中有78公里两侧都种上了黄冠梨。“皇冠梨第三年就能挂果,亩产高,收入能上万元呢。”周生银抑制不住内心的高兴说道。凉州区林果业栽培历史悠久,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广大群众通过种植经济林果得到了实惠。如何把林果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
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2011年1月,凉州区紧紧围绕武威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制定出台了《特色林果业发展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全区新发展特色林果业70万亩,遵循林业建设的客观规律,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确定了“一线、两带、三区、五点”布局发展特色林果业的路子,精心培育以葡萄、红枣、优质梨、枸杞等为主的特色经济林果业,以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金色大道为轴线,沿线建成皇冠梨示范带;在沿山冷凉灌区建成以皇冠梨、日光温室红提葡萄栽培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带,在沿沙区建成以酿造葡萄、枸杞栽培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带;以西营镇为中心建成万亩优质梨产业区,以黄羊镇为中心建成万亩枸杞产业区,以威龙有机葡萄基地为中心建成万亩酿酒葡萄产业区;按照“标准化、规模化”的原则,高标准建设枸杞、桃杏、优质梨、苹果等5个千亩以上特色林果业示范点。通过典型示范,辐射带动,效益驱动,渐进式推动全区特色林果基地建设。
西营镇前兴村村民刘兴年是全区发展特色林果产业的成功典型。如今46岁的刘兴年,曾经在甘肃农垦条山农场打过工。他在那里学到了梨树栽培管理技术。2001年,打工5年的刘兴年回到家中,决定自己种植皇冠梨,闯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10年过去了,如今,刘兴年一家经营着56亩梨园,43亩皇冠梨已到盛产期,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越来越好。老刘也被武威市林科院特聘为林业技术顾问,他将自己的种植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前来求教的乡亲们。
在刘兴年的带动下,碑岭村的赵建虎2008年种植了300亩皇冠梨,今年第一次收获,亩产不下1000斤。“按现在的行情算,收入有近4万元,是种小麦的10倍以上。看来跟着老刘搞特色林果这步棋是走对了。”赵建虎说。
目前,凉州区越来越多的农民,正积极投身特色林果业建设热潮,2011年,西营镇栽植了以皇冠梨为主的特色经济林3000多亩,种植大户越来越多,形成了千亩示范园区。发展特色林果产业,需要实用、实效的栽培技术做保障。凉州区特别注重特色林果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从2011年开始,区上大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邀请省市专家团、组织特色林果典型户等多次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至目前,全区已举办各类培训110场次,培训人员6万多人次,印发特色林果栽培技术资料8万多份。每年从4月份开始,区林业部门抓住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严格落实业务领导包片、技术人员包乡技术服务责任制,组织各乡镇林业技术干部,深入特色林果苗木栽植现场,对种植户进行通俗易懂的技术指导服务,实现了“村村都有农民技术员,户户都有技术明白人”。
为了支持农民种植特色林果业,结合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项目的实施,区上除了给特色林果种植户免费提供苗木外,还对连片发展50亩以上,按第一年150元/亩、第二年100元/亩、第三年50元/亩的标准给予补偿,对发展酿造葡萄的农户,每亩每年补助500元。通过项目引进和财政支持,去年以来,凉州区共新发展以酿造葡萄、枸杞、红枣、优质梨等为主的特色林果面积16多万亩,有效地推进了全区特色林果建设的快速发展。凉州区林业局干部蒋仁山告诉记者:“这16万亩挂果到盛产期后,按目前果品价格,预计年产值达5亿多元。”
推荐阅读:
(来源: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