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0月11日消息:年产值突破3000亿大关,林产品及木材相关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百亿美元大关。以占全国2.18%的林地面积创造了占全国11.15%的林业总产值。何等魄力,让浙江“逆势高飞”,从一个林业资源小省转身成为林业产业大省?浙江林业厅厅长楼国华一语道破:“用好每一寸土地、每一根竹木、每一点资源,激活各类林业生产要素,就能实现林业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奇迹”。
传承先发优势 激活后发潜力
楼国华接受采访时曾说,浙江林业产业发展和浙江的经济发展一样,先发优势极其明显。
坐拥全省70%的山地面积,浙江人敢想、敢干,早早打起山林的算盘。改革开放初期,浙江的农民根据市场的需求,合理利用资源,研究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林产品。全国未动,浙江先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传统产业打下的厚底子,让浙江林业产业赢在了“起跑线”上。
如今,竹产业为浙江带了300多亿元的年产值,总产值和出口创汇均位列全国前茅;木材加工业已在浙江发展了2万多家企业,年产值600多亿元,形成了人造板、地板、木门、家具、木竹玩具工艺品等特色产业集群;森林食品成为浙江最具潜力的资源,全省山核桃总产值现以超过25亿元,香榧总产值达7亿元,油茶总产值实现12亿-13亿元;花卉苗木产业同样每年能为浙江创造406亿元的财富。
传统产业的蓬勃发展激活了后发潜力产业的无穷活力。浙江省林业厅产业办主任康志雄表示,近几年,浙江省森林旅游和野生动植物驯养与繁殖等产业发展势头尤为迅猛,逐渐成为浙江林业产业新的增长点。
2010年,浙江提出像抓毛竹、油茶等产业一样抓野生动植物产业,率先出台了驯养繁育利用示范基地管理办法和浙江省野生动植物产业发展规划。
据浙江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站余根连科长介绍,浙江充分发挥政策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安排专项资金扶持龙头企业,加速推进产业发展。
在“十二五”规划中,浙江野生动植物驯养与繁殖产业的目标是产值达到100亿元。然而,正当“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这一产值就已达到了93.8亿元。1年的时间离5年目标仅一步之遥。
被视为朝阳产业的森林旅游业,近几年的发展势头同样不可小觑。2011年,浙江省森林旅游人数突破1亿大关,森林旅游收入达288.7亿元;10年增加了13.7倍,年均增长速度达30.9%。
从木业、竹业、花卉苗木、森林食品再到野生动植物驯养与繁殖、森林旅游、造纸,浙江林业形成了七大优势产业,一、二、三产齐头并进,涌现出了一批林业经济强县。
目前,浙江全省有83%的县(市、区)林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其中8个县超过100亿元。
政策扶持给力 金融服务助力
发展林业产业,最重要的是让山区的农民富裕起来。而靠林吃饭的浙江农民,腰包似乎特别“鼓”。2011年,浙江农民年收入中有1/4来自林业,在9个重点林区县,这一比例也随之扩大到60%。
富民,再一次叫响浙江林业产业的名声。
联手致富强于“单打独斗”,山林分家到户,浙江鼓励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大力培养龙头企业,吸引民间资本,引导社会各界、工商业主投资林业。
2005年,浙江率先在全国开展省级林业龙头企业、省级林业示范性专业合作社的认定工作。以典型带动,推动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高产出需要高投入,想发展,钱从何而来?
在专业大户、林业合作社和林业企业需要金融扶持的关键环节,浙江总能第一时间作出反应:2004年,为缓解林业中小型企业融资担保难,成立了全国林业行业第一家担保机构--浙江信林担保有限公司;2005年,成立杭州信林评估咨询有限公司,破解了金融机构与林业企业信息不对称难题;2007年,为推进全省林权抵押贷款工作顺利开展,全国第一家具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资质的省级专业评估机构--浙江信林资产评估事务所成立;2010年,通过整合这3个金融服务平台,成立了省内唯一的全省性林权交易平台--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2011年,为有效解决林业小微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成立全国首家林业行业性小额贷款公司;今年5月,浙江率先在全国出台允许林权作价出资林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登记政策,林农手中的林权像现金、房产一样也可以作价投资。
通过担保、小贷、银行推荐贷款等多种模式,浙江已为2500多家林产品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提供绿色融资产业服务95亿元。如今,浙江已有45个县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贷款银行增至12家,累计发放贷款102.88亿元。农民都高兴地把林权证比喻成“信用卡”,更高兴的应该是丽水的林农。
丽水通过建立“林权IC卡”档案,将林权信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数据与金融系统对接。40多万丽水林农,拿着IC卡就能直接到银行贷款,免去了林权抵押贷款工作中评估难、耗时长等问题。
政策扶持给力,金融服务助力,浙江林业产业成为农村的支柱产业,林农将青山变“金山”,叶子变“票子”,资源变“资本”,腰包怎能不鼓。
搭平台“引进来” 抢市场“走出去”
产值高,因为销路畅。销路畅,因为平台大、策略好。从搭建平台吸引买家走进来,到抢占市场带着产品走出去,浙江“内外结合”,既扩大了浙江林业知名度,又加速推动了浙江林业产业的飞速发展。
国际级、国家级、省级,浙江为林产品搭建了各类平台。特别是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中国森林旅游节、中国(萧山)花木节已经成为全国林业的品牌盛会,更成为浙江林产品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窗口。
借助义乌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的优势,浙江打造了我国规格最高、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国际性林产品贸易盛会--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每年11月,全国各省(区、市)和境外30多个国家的企业来到浙江进行交流与合作,成为浙江林产品走出中国,走向国际的重点跳板。
目前,浙江举办了4届义乌森博会、10届森林旅游节和8届中国(萧山)花木节,都取得巨大成效。只“静”不“动”并不符合浙江人的性格。
今年3月,天津市胜利广场上演了一幕“抢”笋竹的热闹场面。来自浙江重点发展竹产业的县(区、市)长充当起了“推销员”,仅半小时的卖力吆喝,笋竹产品就一抢而空。
这场由浙江省林业厅牵头,名为“笋竹产品华北行”的活动,为浙江竹制品企业搭桥铺路,不仅让天津老百姓了解和认识了笋竹产品,也为浙江的竹产品打开了天津市场。
“笋竹产品要做大做强,就一定要走出浙江,打入北方市场。”楼国华说,这已经是浙江连续第4年“组团”北上。
2009年,浙江“笋竹产品东北行”去到哈尔滨;2010年“笋竹产品西北行”去了西安;2011年又在郑州举办了“笋竹产品中原行”。浙江的笋竹产品在北方不仅大受欢迎,企业也从中尝到了甜头。如浙江东光食品有限公司连续4年参展,2011年,公司笋产品的销售额是3000多万元,其中北方市场销售额占了六成左右。浙江菜篮子食品有限公司笋产品在北方市场的销售额达2800多万元,是2009年以前的5、6倍。
通过“走出去”的方式,浙江竹产品逐步扩大北方的销售市场。2011年,浙江的笋竹产品在北方市场的销售额近10亿元。楼国华表示,北方市场空间巨大,为浙江竹制品企业搭建平台的活动还会一直做下去。
产值高、林农富,浙江林业产业走在全国前列并非偶然。正如产业办主任康志雄所言,浙江有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的绿色理念,有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绿色动力,有强林惠农的绿色目标,有政策服务的绿色机制,所以能“以小搏大”,创造出林业产业的绿色奇迹。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