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0月16日消息:植树118.1万株,造林9826.3亩……今年,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以建设绿色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为目标,将“早、实、高、严、勤”作为全县开展造林绿化工程的“关键字”,汇聚全县干部群众的力量,让利津的盐碱地绿意盎然。
领导重视,体现一个“早”字
年初,利津县下发《利津县2012年生态绿化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生态绿化领导小组,协调各乡(镇)、各部门的绿化工程建设进度,全县逐步形成了“责任到位、各级联动、社会共同参与”的绿化格局。为了顺利推进绿化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组织召开了6次会议,研究解决生态绿化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召开造林工作会议后,利津县利用报纸、电视等宣传平台,及时宣传生态绿化相关政策措施,发动党团优势,带动广大干部群众共同营造“全民参与,共同绿化”的良好氛围。
措施具体,体现一个“实”字
利津县以路域绿化贯通工程为重点,采用多树种混交种植方法,实施了8条市级重点路域和5条县乡路域景观绿化工程,达到了干线公路绿化、美化、净化的统一。此外,这个县还采用护栏、衬砌等工程措施,在陈庄镇草桥沟建造了10.2公里水系防护林体系。
利津县属于盐碱地,造林难是困扰当地林业人多年的难题。为了破解这个难题,利津县全力支持长河园林、小李园林等育苗基地参与种苗研发和耐盐碱树种培育,加大对适宜树种的试种和推广力度,先后培育速生杨、竹柳等苗木5000余亩,为全县造林绿化提供了苗木保障。为改善当地的立地条件,林业工作者探索出了台田深沟排碱、换土改碱、围坝蓄水压碱、增施有机肥改碱等方式,使盐碱地造林不再是难以逾越的关口。
施工标准,体现一个“高”字
在工程建设中,利津县秉承“工程未经规划不准施工、未经检验不准开工、质量不达标不准验收、立地条件不成熟不准植树”的原则,坚持高起点规划和高标准施工,严抓“治水、改碱、培肥、适树、管护”五步骤。县林业部门对工程质量实施全过程监管,不放过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和细节,对达不到设计标准的工程,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林业部门还安排技术人员对重点路段、骨干水系和重点示范区的36个植树点进行土样抽测,然后根据抽测结果,科学确定苗木品种和混交种植比例。同时,全县还组织开展样板段建设评比活动,通过每个乡(镇)建设的样板段和示范区,以点带面推动绿化工作的全面开展。
检查督促,体现一个“严”字
为确保各项工程建设任务的快速落实,利津县将日常考核与专项考核相结合,将质的考核与量的考核相结合,把工程建设情况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绩效的一项重要内容。县生态绿化办公室把重点工程列出单子,加强对工程的过程管理、监督检查和协调运作,及时掌握工程建设情况,解决督导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抚育管护,体现一个“勤”字
造林绿化“三分造七分管”,抚育管护是林业工作的关键所在,是事关成败的重要环节。为达到“栽一片,活一片”的造林效果,各乡(镇)开展经常性的抚育管护。
由于今春的大风天较多,新栽植的树苗经常被风刮得东倒西歪,为保护幼苗不被大风折断,各乡(镇)及时对栽植的苗木进行了扶正、踩实、除草、防治病虫害等管护措施。为确保苗木成活,各乡(镇)还对有条件浇水的地块进行了两次全面彻底的浇灌,有些造林地浇水次数达到三四次。同时,各地强化管护措施,实施了目标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例如,汀罗镇实施“5、3、2”造林工作法,按照造林成活株数分3年兑付造林资金,即造林第一年成活兑付50%,造林第二年成活兑付30%,造林第三年成活兑付20%;盐窝镇、陈庄镇等乡(镇)组建专业管护队伍,对公益林和商品林进行分类管理,分类经营,取得了良好的管护效果。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