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0月16日消息:张家界10月16日,初秋的傍晚,当夕阳给澧水河镀上一层金光,捕鱼人也就摇着小舟,与船头上站着的鸬鹚荡漾在如诗画般“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意境里。
“以前,景区里生态保护得好,城区差;现在,不单单是自然遗产的保护力度大,城区一样抓生态建设,澧水河上有了捕鱼人就是我市生态建设促发展的一个缩影。”近日,记者漫步于澧水两岸,不少市民由衷的赞叹。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发展中坚守生态建设和自然遗产保护这命脉之线,按照“要把张家界建设成为具有优良生态环境和特有文化气质、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世界旅游目的地”的要求,充分发挥山清水秀的绿色资源优势,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大力发展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为重点的生态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城市更宜居
漫步在张家界街头,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道路,优美的环境。市民赞叹,张家界越来越漂亮了,这些由坡屋顶、小翘檐,木质结构串联起来的土家风情建筑,让人不得不多看上一眼……
近五年来,我市按照建设世界旅游精品的目标,认真落实“1333”发展思路,强力推进“三年有改观,五年大变样”新型城市化建设进程,积极探索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全市把保护生态环境视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作为谋发展、转方式、调结构、搞建设、求富强的工作底线。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全市关闭取缔了能耗高、污染重、破坏资源与环境的“十五小”企业近40多家,取缔城区及景区燃煤锅炉266台、粘土砖厂10余座,关闭石灰窑80余座。对天门山景区周围的滥挖乱采镍钼矿及冶炼行业进行了集中综合整治。与此同时,全市加大城市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开展医疗废水污染、城市噪声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城市基础条件、城市面貌和城市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据统计,市城区绿地总量达649.8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5%,这一指标已经达到了生态市的验收标准,比规划时间提前了5年。人均公共绿地7.2平方米,市城区园林式单位128家,园林式居住小区29家。环保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生态安全体系正在形成,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了59.9%,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9.6%,生态城市的雏形正在显现。
生态农业更出彩
丰收的夏季过去后,永定区尹家溪镇长茂山村村民个个喜笑颜开,不仅仅是优质桃果给村民们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该村的乡村生态旅游也跟着火了一把。“穷山沟变成了桃花谷,生态农业带来了好收益。”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农为本、突出特色、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立健全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部门配合"的发展机制,加快生态农业发展,生态休闲农业迎来了一个发展的井喷期。
全市各区县出高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精彩纷呈。永定区坚持围绕旅游、服务城市、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做大产业的思路,大力实施“一村一品”,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加快现代农业进程。培育了一批农业专业化生产村,打造了长茂山优质桃、后坪牛奶西瓜、广溪峪-陈木岗萘李、立功桥蓝莓、茅溪香芋、新桥狝猴桃等品牌。武陵源区依托核心景区,建立杨梅、狝猴桃、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立了双峰生态园、青龙垭桃花溪垂钓园、中湖杨梅园等休闲农业园区;慈利县的五雷山、羊角山、蒋家坪、永安渡、岩泊渡、长潭河等地的“农家乐”则独具特色;桑植县则重点培育了柳杨溪度假村、西界天河农庄等田园休闲农庄。
生态旅游更满意
“这里的设计别处心裁,唤醒了我的田园梦想!”一名来自广州的游客在黄龙洞生态广场流连忘返。
五年来,打生态牌,唱生态戏,是市委、市政府发展旅游一直坚持的路子。我市在加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同时,出台并严格实施《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并在全国率先实行向市人代会报告环保工作制度,通过扎实开展生态市创建活动,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培育生态文化,着力建立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我市不仅在继续做好做强观光旅游产品,更主动适应国内外游客多样性和差异性需求,努力构筑与世界旅游市场相适应的多元旅游产品体系。如今,我市已相继打造了“国际乡村音乐周”、“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张家界·魅力湘西”、"武陵魂·梯玛神歌"等一系列生态文化旅游优势品牌。五年来,我市始终坚守生态环保这条生命线,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全面加强环境保护,,环境质量水平保持全省领先地位,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推荐阅读:
(来源:张家界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