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0月24日消息:年近八旬的朱宗百对自己生活居住的地方一向不太满意,在她记忆中,一出门就是老旧房子、漫天灰尘,别说绿化,孩子们在附近连个稍大点可以疯跑打闹的场所也没有。因此,4年前全家因拆迁从百花社区搬到几公里外的翠柏路某小区时,她对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家几乎没什么留恋。
可没想到走了后,老家这一带却让朱婆婆有时不时回来看看的冲动:“完全变了,以前的影子都找不到了。”
朱婆婆是重钢家属,她曾经的家就湮没在那一大片老旧破败的重钢家属区之中。随着重钢的搬离和大渡口实施危旧房改造工程,百花社区798户居民陆续搬迁。旧房拆除后,取而代之的是占地200多亩、投资5000余万元的思源公园,公园集红色文化、休闲和健身功能于一体,园内古树参天、四季皆有可赏之花。
其实,在大渡口,近年来像这样完全变了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像思源公园这样的城市生态主题公园,目前在该区有11个。
10月17日,曾经以“灰城”着称、让很多人觉得“非常不宜居”的大渡口接受了“全国绿化模范城区”专家组的复查验收,成为继北碚、南岸、大足之后,我市第四个“全国绿化模范城区”。
重钢搬迁带来的机遇
大渡口,这个因钢而立的城区,因钢而繁荣,也因钢而“不宜居”。重钢带来的污染几乎让整个大渡口城区每天笼罩在灰尘中。“窗户都不敢开,家具几天就铺上厚厚一层灰。”重钢退休职工赵永德回忆说。
重钢搬迁之前,大渡口的空气质量是主城九区中最差的,也因此有钢城、灰城、脏城的别名。
2007年,重钢启动搬迁,到2011年底最后一条生产线熄火,老重钢给大渡口留下近6平方公里的“遗址”。这些“遗址”如何规划发展?区委区政府的做法是,利用这些地盘,同时整合其他资源,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彻底改变大渡口给外界的“脏”形象。
重钢搬迁,给了大渡口一个改头换面的机遇!
推窗见绿的公园之城
走在思源公园里,土生土长的赵永德都搞不清,江对面那座披满绿色的山坡是什么地方:“那里以前不全是房子么?”
实际上,从2008年以来,大渡口先后建成各类城市生态主题公园11个、文化广场10个、社区公园及小游园70余个。成功打造了中华美德公园、思源公园、义渡公园、爱情公园等一大批亮点、精品工程,已实现了由钢铁之城到公园之城的转变。此外,在道路景观打造上,突出了一街一品、一路一景,坚持道路建设与绿化同步、绿化更新与美化结合。同时依托沿江优势打造观江景观带,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规划建设了百花公园、览江公园、南海乡村风情园等一系列森林主题公园,打造了绵延十多公里的“长江观江公园带”。
如今的大渡口,市民出门进园、推窗见绿的梦想已成为现实。城区居民出门平均300米以内必定建有一定规模的休闲绿地、公园或广场,且城市绿化布局合理、绿化植物配置符合生态要求。
据统计,目前大渡口辖区森林覆盖率42.20%,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9.95%,道路绿化率98.64%,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达23.92平方米,建制镇人均公共绿地达136.85平方米。
获生态经济双重效益
绿色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态效益。事实证明,大渡口的生态工程不仅让大渡口变得宜居,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大渡口的经济,并没有因为重钢的搬迁带走全区80%的工业总产值而萎缩。
大渡口建桥工业园区占地1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的“森林”面积高达300万平方米。走进这个工业园,更像走进了公园。近年来,该园区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中国十大最佳投资环境工业园区”等十多项殊荣。正因为环境的日益改善,许多世界知名企业纷纷相中建桥。据统计,在这里,一天创造的工业产值就达5000万元,一天的固定资产投资就是1000多万元,一天缴的税费就是200万元……
生态环境的大大改善,让大渡口在竞争中具备了独有的优势,目前全区已入驻世界500强企业11家、中国500强企业10家、上市公司24家。2011年,全区人均GDP近5万元。
而在农村绿化方面,该区突出民本特色、着重经济效益原则,农村生态经济功能得以彰显。通过直接参与绿化造林务工和政府每年支付土地租金,该区农民人均年增收达2000元以上。2011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名列全市前茅;今年上半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41元,同比增长15.3%。
推荐阅读: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