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0月26日消息:近日,记者获悉,为保护鄱阳湖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我省今年起实施鄱阳县132万公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栖息地恢复建设工程,总投资1524万元。据悉,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将通过湿地恢复技术、退田还湿等手段,促进鄱阳湖湿地资源的恢复和可持续利用,预计明年鄱阳湖区生态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复建132万公顷湿地
据了解,鄱阳湖生态湿地主要包括湖泊湿地、沼泽湿地、泥滩湿地等。因湿地资源丰富,鄱阳湖湿地每年吸引占世界总数95%以上的白鹤、50%的白枕鹤、60%的鸿雁来此越冬,成为亚洲最大的越冬候鸟栖息地,同时这里也被誉为“长江下游气候的肺脏”、“候鸟天堂”以及“珍禽王国”。
为保护候鸟赖以栖息的百万公顷鄱阳湖湿地,近日江西省财政厅总投资1524万元用于复建132万公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栖息地项目。此外,江西省日前还专门斥资5000多万元,用于加强对整个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其中包括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展天然放射性环境调查与评价、全国第二批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庐山西海柘林湖水质改善等,以支持该地区避免走入“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误区。
退田还湿种植湿生植物
据了解,本次百万公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栖息地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为恢复湿地植被、疏通引水渠,建设界碑、界桩、标识牌、管护码头、巡护步道,建设水文水质监测点、气象监测点,购置必要的监测、巡护、科研、宣教等设备。“为了使鄱阳湖湿地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我们将建设科研检测用房和水文水质监测点,加大对鄱阳湖湿地的监测和保护力度。”鄱阳湖湿地公园管委会的工作人员说。
记者了解到,鄱阳湖周边的一些湿地由于缺水而产生干涸现象,有些区域甚至还被开垦成了农田。据鄱阳县湿地管委会书记张云南介绍,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将采取退田还湿及种植湿生植物等方式,恢复湿地原貌。“目前我们已经进行了湿地植被恢复,面积达510公顷,退田还湿面积达210公顷。”张云南说,“在复建过程中,我们还将栽种一些水生植物,促进鄱阳湖湿地生态原貌的恢复,明年鄱阳湖区湿地将变得更加生态美观。”
将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复建湿地除对来鄱阳湖越冬的候鸟栖息、保护有益外,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132万公顷的湿地复建还将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现在鄱阳县居民爱护湿地的意识很强烈,因为位于鄱阳县的鄱阳湖湿地公园已经成了他们向全国展示自身形象的一张名片,而因此带来的旅游效应也非常明显。”鄱阳县湿地管委会石姓宣传人员告诉记者,旅游业是鄱阳县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已经从以前简单的观光旅游发展到现在集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丰富多样的旅游项目。据该工作人员介绍,仅今年国庆期间,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每天几乎要接待数千人次的游客,“湿地的恢复性建设,将对进一步发展鄱阳湖湿地的观光旅游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今年白鹤提前抵鄱阳湖
据介绍,把湿地保护作为打造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是环鄱阳湖城市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而全方位提升鄱阳湖的水环境,改善湿地景观,也使得一些候鸟提前来到鄱阳湖过冬。据鄱阳湖候鸟保护站负责人熊海兵介绍,10月23日7时40分左右,今年首批7只白鹤已经抵达鄱阳湖,“相比去年10月28日首批白鹤到达的时间,提前了4天,这可能与鄱阳湖湿地环境的良好保护有关。”南昌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站长余江涛在鄱阳湖畔一直从事候鸟保护工作,他告诉记者,近期他在监测时惊喜地发现了白枕鹤等“新客人”,这在往年是没有发现的,“‘新客人’的到来,说明鄱阳湖整体生态环境在改善。”
推荐阅读:
(来源:江西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