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1日消息:在辽宁省彰武县北甸子村,一派丰收的热闹景象,刚收回来的花生颗粒饱满,黄灿灿的玉米棒子堆成了小山,61岁的陈其华老人说,他家最近几年粮食亩产年年创纪录。
陈其华:在没造林的时候,那坨子地,种子今天种明天就刮出来了,那一亩地基本上一半苗那就是不错了,现在不是那样了,这个地全都造上林了。
记者:您家的产量比以前增加了很多?
陈其华:增加多了!都翻翻。
彰武县处在科尔沁沙地的边缘,从前,风沙常常把大片农田掩埋,人们世代居住的村庄也都被迫迁走,这也是原来有100多亩耕地的陈其华痛下决心拿出一半土地退耕还林的原因,他想跟这风沙掰掰手腕,较较劲。在国家退耕还林补贴等一系列措施扶植下,越来越多的加入了他的行列。
10年间,彰武县退耕还林超109万亩,不断增加的林地,挡住了风沙,涵养了水源和土壤,农户获益多多,彰武县林业局局长陈崇学:我们把沙子基本都制住了,老百姓受益也是很大的。粮食生产比2001年整个翻了一番。
退耕还林成果要巩固,关键还得看退耕农户,让他们自愿从世代耕种的土地上退出来实属不易,坚守成果则更难。在吉林省通化县,农民孙秀娟家退耕前有40亩地,产量低不说,还牢牢拴住了全家5个劳动力,退耕还林后,她家把产量低的坡地退出来种上红松、落叶松,留下少量平整的土地种玉米,一口人就能照顾过来。耕地是减少了,但是收入水平却直线上升。
孙秀娟:种地收入是一块,我从退耕还林以后学理发,开个理发店,一年收入一万六七千块钱。然后我老公能打工,一年能收入三四万块钱,我老公自己挣的钱就有原来我们5个人整体加一起挣钱多了。
通过进城务工、发展林下经济和个体经营,全国上百万像孙秀娟这样的农户走出了一条依托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但又不完全依赖政策的自由发展新路,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三丰收。目前,全国已累计退耕还林2890多万公顷,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东北和内蒙古国有林区。国家林业总局退耕办调研员李瓅:退耕还林改变了多年来老百姓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这种局面,老百姓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改变了广种薄收传统的局面,促进了从毁林开荒到退耕还林的转变。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