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植树造林成效显著 全省森林覆盖率45.73%

2012年11月01日 09:23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

中国园林网11月1日消息:2008年5月4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干三年,打一场植树造林的人民战争,全省总动员,各行各业都参战,一年准备,两年大干,完成或基本完成平原绿化和城镇、村庄的绿化工作”。随即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造林绿化工作的意见》,确定了黑龙江省3年造林绿化942.97万亩和5年造林绿化1165.32万亩的奋斗目标。

五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林业战线干部、职工和全省人民一道,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连续奋战,攻坚克难,共计造林1728.01万亩,分别完成省委省政府三年建设任务的107.53%、五年建设任务的148.29%。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5.73%,提高了2.13个百分点,为今后全省造林绿化持续发展和粮食增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森林资源持续增长

据2001年资源统计,全省林地面积2386万公顷,有林地面积2007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3.6%;据2006年资源统计,全省林地面积2399万公顷,有林地面积2053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6.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5.2%;据2010年林地利用保护规划数据,全省林地面积2453万公顷,有林地面积2080.3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7.6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5.73%。

从以上资源数据变化可以看出,从2001年到2010年林地面积增加67万公顷,有林地面积增加73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增加2.6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增加2.13%,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双增长。

黑龙江省森林资源正朝恢复方向发展。广袤的森林资源构成了东北、华北地区的天然屏障,对调节和改善松辽平原、三江平原、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生态环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对我省实施的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发挥着良好的生态屏障作用。我省连续10年粮食稳产高产,总产量和商品量跃居全国第一,这与我省良好的森林和湿地生态有直接关系。全省粮田85%以上有森林保护,据测算,有防护林庇护的粮田平均增产12%~15%。

湿地保护面积稳升

近年来,全省湿地保护建设工作显著加强。2011年调整了省湿地管理领导小组,在省级层面加强了对湿地工作的领导协调。2012年3月批准成立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隶属省林业厅,结束了湿地大省没有专门管理机构的状况。

截至目前,全省556万公顷天然湿地,38.8%已经纳入保护范围。自1979年省政府批准建立扎龙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以来(1987年晋升为国家级),全省已经建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79处,其中国家级19处,省级60处,受到保护的湿地面积年平均增幅达13.7%,仅2006-2011年,保护区数量从39处发展到79处,近5年纳入保护范围的湿地面积年平均增幅更是达到了28.6%;正式授牌国家湿地公园2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3处,湿地公园总面积7万公顷;全省还拥有扎龙、三江、兴凯湖、洪河、七星河、南瓮河、珍宝岛7块国际重要湿地,数量居全国之首。

2006年,我国启动实施湿地保护工程。三环泡、七星河、安邦河自然保护区被确定为国家湿地保护恢复工程示范区,全省累计恢复湿地面积9000多公顷。

5年来,全省湿地资源的保护范围逐渐扩大,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省重要湿地的保护网络,全省湿地保护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林业产业快速发展

2008年以来,黑龙江省林业产业快速崛起,整体实力迅速增加。2008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552亿元,其中地方林业254亿元,到2011年达到1004亿元,其中地方林业527亿元。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较2007年的487亿元增加517亿元,增长106.16%,年均增长19.8%,其中地方林业较2007年225亿元增加302亿元,增长134.22%。全省林业总产值全国增速排名居第10位,总产值排名第13位。2011年地方林业第一产业产值190.2亿元,第二产业273.86亿元,第三产业63亿元,各项产业之比为36.09:51.97:11.95,与2007年的36.3:56:7.7相比,第三产业明显增加,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各项产业蓬勃发展。2008年以来,全省林业产业规模从小到大、产业品类从少到多、生产能力从弱到强,为社会提供的产品发生了质的变化,林产品琳琅满目,有以人造板和家具为代表的木材加工产品,有以雕刻和拼接品为代表的森林文化产品,有以食用菌为代表的森林食品,有以刺五加、人参、林蛙油等为代表的森林药材,有以蓝莓和松仁为代表的森林果品,有以红豆杉、刺五加、五味子等为原料制作的生物药品,有以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为代表的生态旅游产品。

大项目建设促进林业产业快速发展。2011年林产品加工业正式纳入全省十大产业建设项目建设,重点推进项目19个,当年完成林业总产值1004亿元,同比增长30.54%,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的17.34%提高了13.2个百分点,是近年增长最快的一年。全省GDP占比超过8%。2012年重点项目增加到41个,增长47.05%。全年林业产业总产值力争实现1200亿元。

野生动植物有效保护

2008年以来, 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不断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逐步恢复。黑龙江省已在野生东北虎分布区建立了大佳河、鸟青山、珍宝岛和小北湖等一批自然保护区。目前,野生东北虎在我省的分布区域由过去的7个市县扩大到现在的10个市县,东北虎野生种群数量稳定在12只左右。加强了珍稀鸟类繁殖栖息地保护工作,使丹顶鹤种群数量由2000年的500余只增加到现在的700多只。每年东方白鹳人工筑巢繁育数量达90多只。三江平原白鹳分布数量由2000年的100余只增加到现在的300多只,迁徙季节达到800多只。

积极抢建自然保护区,每年新建自然保护区8~10处。从2008年至2011年末,新建自然保护区27处,保护区面积增加了72.94万公顷。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活动。“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GEF湿地项目)在三江、洪河自然保护区顺利实施,在松嫩平原开展白鹤GEF项目,兴凯湖、三江和八岔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俄罗斯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合作交流,推动了我省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

五年大事记

2008年9月,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的意见》,提出力争经过四五十年的努力,使大小兴安岭生态面貌恢复到开发初期的状态,建成资源丰富、生态完备、功能完善、效益显著,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现代林区。

《黑龙江省防沙治沙条例》于2008年12月1日起施行。

2008年12月,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提出用三年时间完成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标。2010年底,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改革任务。

2009年3月,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造林绿化工作的意见》,确定了3年基本完成平原、半平原和城镇、村屯绿化任务,5年基本绿化黑龙江大地的总体目标。

《黑龙江省森林公园管理条例》于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

《黑龙江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于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2011年8月,省政府印发《关于实施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2010-2020年)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将大小兴安岭林区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良、产业特色鲜明、社会和谐文明、人民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林区。

2012年4月20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富强龙江、文明龙江、和谐龙江、大美龙江、幸福龙江。

推荐阅读:

安徽:合肥市肥东县植树造林工作会议召开

四川:遂宁大英掀起秋季植树造林热潮

四川:甘洛县吉米镇植树造林打造绿色通道

安徽:合肥造林绿化“栽绿行动” 植树造林42.3万亩

(来源: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