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13日消息:林木茂盛葱郁,花儿满山开放……走进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古周村,就像闯进了“世外桃源”。而在多年前,石漠化曾让这里的父老乡亲苦不堪言。“以前,这里九分石头一分土,到处光秃秃。现在你们看,山上山下全绿了!”说起家乡生态环境变化,古周村党支书谭凤章难掩喜悦之情。
2008年,环江被列为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5年来,该县因地制宜地实施多种治理模式,治理项目区的群众仅通过种草养牛,就实现产值1500万元,利润超600万元,每户年增收6000元至1.5万元不等。石漠化综合治理不仅让大石山区重见绿水青山,也堆起了“金山银山”。
还我青山绿水向“疯狂的石头”开战
多年来,留不住土、留不住水的石漠化,给广西的生态和经济带来严重威胁。广西是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05年时还有石漠化土地面积3500多万亩,涉及10个市77个县(市、区)、1100多万人口。全区90%以上的贫困人口分布在石漠化地区。
要脱贫,就要向石漠化这个“地球之癌”宣战。广西林业部门紧紧抓住林草植被恢复重建这一核心,在全面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林业项目建设任务的同时,通过整合“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大幅度增加森林植被,改善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
2008年以来,全区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221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166万亩,其他工程造林400多万亩。据第二次石漠化监测结果,目前全区石漠化面积2889万亩,比2005年第一次监测时减少679万亩,减幅达19%,减少面积占全国同期石漠化减少面积的47%,治理成效居全国8个石漠化省份第一位。
“石漠化土地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区林业生态扶贫的主战场和‘硬骨头’,也是林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潜力所在。我们要树立‘石山也是宝’的理念,通过动员石漠化地区的广大群众加快植树造林,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山区综合开发,增加经济收入,才能不断拓展林业发展空间。”自治区林业厅厅长陈秋华对此信心满满。
治理、保护、开发三管齐下治理石漠化
2009年,河池、百色等地遭受五六十年一遇的连续特大干旱,许多地方发生严重的人畜饮水困难。但同是大石山区的马山县古零镇古零村弄拉屯,不但没有发生人畜饮水困难,而且每天还供应60多个民工的生活用水和旅游基础施工用水30多吨。
大旱之年无旱象,弄拉屯的奇迹得益于该屯多年来对石漠化进行标本兼治。
2008年以来,广西各级各部门将石漠化治理与恢复重建生态、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紧密结合,通过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林业项目建设,总结出“六字”治理方针——“封”(封山育林)、“造”(人工造林、退耕还林)、“管”(加强石山林木管护)、“沼”(建设沼气池)、“用”(石山森林资源加工利用)、“补”(对石山灌木林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筛选了降香黄檀、吊丝竹、任豆、香椿、苏木、山葡萄、木豆等一大批石山人工造林树种,探索出“竹子+任豆”和“任豆+金银花”等10多种治理模式,树立了一批治理示范点。
平果县建立4条以任豆、竹子、剑麻为主的石山造林绿化示范带,形成“任豆树+剑麻”、“任豆树+畜牧业”生态经济治理模式。田阳县那满镇新楼村建立起“竹子+苏木”治理与产业相结合的治理模式。在忻城县,“山上竹木花,山下蔗桑粮,家中猪牛羊,沼气水柜进农家”,成为当地生态治理模式的生动写照。
“从2012年起,全区林业部门着力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突出林业在石漠化综合治理中的重要地位,确保林业项目投资比重占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的50%以上。”自治区林业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蒋桂雄介绍说,全区林业部门还将根据林改后的新形势,继续研究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新机制,大力发展珍贵树种和经济林,推动生态扶贫。
伏“石魔”治“癌症”生态改善与脱贫致富双丰收
一大早,家住凤山县中亭乡柏林村农民骆尚球就忙着在自家核桃园里清除杂草。“去年卖核桃挣了7000多元,今年核桃又是丰收年,可能超过2万元。”骆尚球笑着说道。
骆尚球的喜悦之情,源于自家在石漠化严重的山头上种的50亩核桃林。他说,以前山上种玉米,一亩地只有百把块收入,现在全部种上核桃,过几年全部挂上果,一年就有十几万元收入。
凤山县就这样通过种植核桃,让昔日石漠化严重的大石山变成农民的“绿色银行”,使核桃成为解决石漠化地区生态和脱贫问题的“良方”。
目前,凤山县种植核桃10万亩,其中利用退耕还林种植核桃治理石漠化面积为8.6万亩,占凤山县整个退耕还林面积70.7%。2012年核桃结果面积2.5万亩,全县核桃产量600多吨,产值2500万元左右,石漠化治理的生态经济效益初步显现。到“十二五”期末,凤山县种植核桃面积将达50万亩,产值14亿元,加工升值后可达20亿元。
“我们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特别是石漠化严重的石山地区作为主战场,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等,加快石漠化地区的生态恢复重建,实现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让政府得绿、部门得绩、农民得利。”自治区林业厅厅长陈秋华说道。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启动的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中,各级林业部门把扶贫工作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全面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大力发展珍贵树种、林下经济等绿色产业,把生态优势转化为扶贫开发的经济优势,担当起全区大石山区扶贫开发的主力军。
到“十二五”期末,全区力争治理石漠化土地面积190万公顷,石漠化土地治理率达80%以上;岩溶地区森林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治理区石漠化土地平均林草植被覆盖度达到70%以上。
推荐阅读:
(来源:广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