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两岸的山头越来越绿
中国园林网11月14日消息:桂林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建设桂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桂林市委、市政府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绿色发展观,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绿满八桂”造林项目、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农村生态效益补偿项目等生态惠民工程稳步推进实施,重要旅游通道、景区景点、县城以及村屯绿化等一大批生态惠民项目收到了显著成效。
不仅如此,在生态环境越变越好的同时,群众也在生态建设过程中收获到经济利益,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生活在一个被誉为“山水甲天下”的城市里,桂林人一直把身边的绿水青山当作自己引以为傲的财富。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桂林山水”这块独一无二的金字招牌,给桂林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应,而清澈的江水,郁郁葱葱的山岭,正是将这块招牌越擦越亮的保证。
另一方面,正因为在漓江边、在象鼻山脚下住得惯了,评判一个地方的生态是否和谐、环境是否宜人,桂林人心中的标准总要比其他地方的人高一些。因此,桂林市委、市政府在推进生态惠民工程的过程中,眼光会放得更远、思路会开拓得更宽、政策会制定得更超前:当其他城市还在追求城市绿化率这一枯燥的数字时,桂林已在强调绿化建设中色彩以及观赏季节的搭配了。
不仅如此,市委、市政府还将生态惠民工程做成了一件能让老百姓获利的事。比如通过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工程,漓江两岸的山更绿了,不仅游客看了喜欢,阳朔枫林村等地的农民也获得了实惠。
这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例子,让桂林人相信,党和政府对环境的治理和保护,不仅仅是国家的事,也是百姓的事,不仅仅是子孙后代的事,更是当下的事。
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不难发现,报告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并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相信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生态惠民工程会让桂林越来越美丽,让桂林老百姓从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利益。
推荐阅读:
[分页]
昔日“垃圾场”如今变“公园”
数字链接:今年我市“绿满八桂”造林绿化项目总投资2706万元。
近年来,桂林市深入推进“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突出抓好山上造林、通道绿化、城镇绿化、村屯绿化和单位园区绿化等重点工作。从2009年至今,我市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项目已取得显著成效,全市森林覆盖率持续3年上升,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今年,我市“绿满八桂”造林绿化项目总投资2706万元。其中,通道绿化下达任务232.8公里,投资1746万元,已完成95%;村屯绿化下达资金960万元,绿化村屯120个,已完成村屯绿化143个,完成119%。
全市城乡绿化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市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道路变成了“绿色长廊”,广场变成了“小公园”,实现了人与自然的理想融合。
11月的穿山桥,桥下绿化树郁郁葱葱,匝道边的花圃中,由红叶石楠、黄素梅两色地被色带植物造型组成的两朵“桂花”绽放,草坪上的马尼拉草长势不错,整个桥下区域俨然是个绿意盎然的小公园。
可两年前,穿山桥下的景象与现在相比,相去甚远。
刘翼田是原穿山桥匝道绿化工程的项目经理,2010年4月他接手这个项目时,对穿山桥下环境的印象就是脏、乱、差:“简直是个垃圾场,路面没有硬化,坑坑洼洼的,到处是碎石粒、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晚上还有人在附近摆摊,餐饮垃圾统统往这里丢。”
即使是开工建设后,刘翼田也很快遇到了困难“开工那段时间,桂林经常下雨,桥下到处是积水坑。”桥下较低的地势让刘翼田担心:如果直接在这样的地势条件上搞绿化,植物种下去难免遭受长期浸泡,并且从桥上经过的行人难以看到绿化效果,大大减弱了观赏性。
为此,刘翼田开始带领工人们运土方,将桥下低洼的地方填平。经过一个半月的施工,整个桥下区域平均被抬高了2米以上。
地势问题解决后,进入了绿化植物的种植阶段。刘翼田告诉记者,近几年来,桂林更加重视城市绿化的设计。“过去,铺好路,就种树,一字排开,整齐划一就可以了。而这几年,不仅树要种,还要求形状好,要求各种绿化苗木之间色彩、观赏季节的搭配。”
因此,刘翼田带领工人们在穿山桥匝道种植了桂花、红花羊蹄甲、红叶石兰、黄素梅、杜鹃等多种品种的绿化苗木,并让常绿植物与开花色叶植物相结合、乔木灌木草皮相结合,这样在整个绿化范围内,春夏秋冬四季都有景可看。
不仅如此,在对穿山桥匝道进行绿化改造时,刘翼田他们还特别注意道路绿化与城市设施的互补。刘翼田说:“施工时我们发现,附近不少居民都把汽车停在穿山桥下,为了让道路绿化与市民生活不起冲突,我们在桥下专门划出一块区域铺设生态地砖,不仅可以停车,又保障了与周边绿化的和谐统一。”工程完成后,不少市民都称赞这个设计很人性化。
不仅如此,曾经嫌弃穿山桥下又脏又乱、恨不得绕道走的市民,如今把这里当成了“小公园”,经常来此处散步。就连建造它的刘翼田,每次经过这里时都忍不住停下脚步,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几年来,刘翼田除了参与穿山桥匝道绿化工程,还参与了桂磨路、机场路等通道绿化建设,见证着桂林的道路越变越美。刘翼田说:“虽然很多时候觉得工作辛苦,但是看到绿化后市民们惊喜的表情,我心里觉得很骄傲。希望桂林今后的大街小巷处处是风光,让行走在桂林成为一件幸福的事。”
我来说说
王女士(家住施家园的市民):过去,穿山桥下又脏又乱,经过时就觉得影响心情。现在绿化搞好了,把这附近整体的环境水平都提升上去了。
肖战伟(七星区园林局副局长):做绿化工程,资金的大量投入可以说是“有去无回”。不过我们赢回了比钱更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且这笔软财富可能引发的效益是无可估量的。
石岭渐渐变青山
数字链接:截至10月底,全市已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人工造林部分206.4公顷,完成封山育林5466.01公顷。
桂林属于喀斯特地貌,石山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为了改变这些地区的环境面貌,增加石山地区百姓经济收入,桂林市林业局自2008年起开展了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工程。
截至10月底,全市已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人工造林部分206.4公顷,完成封山育林5466.01公顷,100%完成惠民工程计划量。平乐、永福、全州等地涌现出不少石漠化治理效果突出的村镇,在政府的科学统筹规划下,实现了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老百姓切实感受到腰包鼓起来了、生活美起来了。
桂林山清水秀,漓江两岸郁郁葱葱的山头随处可见。
但十几年前,位于阳朔的漓江支流福利河流域却不是这般光景。
阳朔枫林村是福利河流域一个普通的村庄,村里人人都记得,过去由于过度砍柴、放牛羊,漓江两岸山上的草木越来越少,裸露在外的山石越来越多。
后来,有关部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禁止人们上山砍柴、放牛羊,并且聘请了护林员,请他们帮忙监督。就这样,山头的元气一点点在恢复。
渐渐地,村民们养成了习惯,自觉不上山砍柴、放牧了。进而,护林员的职责也发生了变化。
46岁的黎继晶,在阳朔县枫林村当了两年的护林员,负责管辖村子附近的四五座山。
今年4月,阳朔县安排村民上山种树。黎继晶作为护林员,组织全村几十人上山种了近5千株树苗。
树种下去了,但黎继晶的工作并没有停止。黎继晶负责管辖的山多是石山,土浅,新种的树木不容易存活,活下来长得也很慢。于是,黎继晶每个星期至少要巡一遍山,风雨之后要去扶正,有时去添点土,总之就是要让这些树苗把根生稳了。黎继晶笑着说,去年春天种的那批树他也是这样管的,“长势不错!”
黎继晶说,改善生态是一件造福大家的好事,虽然一两天看不到效果,但是经过村里好几任护林员的努力,山上的树越长越好了。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阳朔县在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中,重点对福利河流域开展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在村一级聘请群众威信高的本地人员担任护林员开展护林工作;并设置永久性固定封山育林牌,对于范围内的山地严格按照设计进行造林,及时补植补造。
山头绿起来之后,树木锁住水分让村里的甘蔗田、水稻田产量增加,大家也渐渐感受到生态环境变好带来的实惠。而且生态环境好了之后,来漓江旅游的游客也渐渐注意到了下游的福利河流域,引来了游客,村民还可以多一种增收的途径。“所以现在村里人都有了保护林木的意识,日子一天天好起来。”黎继晶说。
采访结束时,记者问黎继晶明年还想不想继续当护林员。黎继晶说:“这两年种下去的树苗,天天看着,说实话是有感情的。如果还要我当护林员,当然愿意继续做。就算没有这个职务了,我也会继续看好这些树苗一点点成林,看着这些山头越变越绿。”
我来说说
黎继清(枫林村村民):山头绿了,山下的农田长势越来越好,这是几年来大家伙都体会得到的。而且环境好了之后,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好起来,山水能养人啊!
李行俭(阳朔县林业局副局长):石漠化治理这项工作,政府很重视,百姓很支持,能在群众中取得好口碑,我们感到很欣慰。
推荐阅读:
[分页]
建个沼气池 众人都受益
数字链接:截至10月底,我市今年已建成沼气池10850座。
桂林市的农村沼气建设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近年,为加快农村沼气建设速度,让更多农户享受沼气所带来的效益与好处,桂林市一直把沼气建设列入市政府为民办的实事之一,各级政府部门加大了沼气建设力度。
今年我市沼气池建设12600座,截至10月31日,已完成沼气池建设10850座,完成86.11%。
前不久,记者听说七星区光辉村的村民正热火朝天地修缮从光辉村到和平村的路。记者很好奇,和平村里究竟有多大的吸引力,能吸引邻村的人来修路?
来到和平村,果然看到不少修路的村民用斗车推着一车车的泥土在村里走来走去。光辉村村民小组组长秦小宝说:“和平村有个养猪场,养猪场里沼气池有很多有机肥,我们村里的人经常要走来和平村挑肥。因此,大家都提议要把路修一修,方便走路。趁着天气好,不少村民也自发来帮修路。”
听村民这么一说,记者对和平村里的这家带沼气池的养猪场产生了兴趣。
走进和平村,很快找到了这个养猪场。这里并没有让人退避三舍的恶臭,环境也不错,老板娘秦润喜正忙着喂猪。得知记者的来意,她一边干活一边讲起了养猪场的板路。
2009年,秦润喜和丈夫在村里办起了这个养猪场。两人一合计,如果猪粪露天排放,不仅气味臭不可闻,还会影响周围环境,环境差了卫生情况也会变差,猪得疫病的可能性也会变大。“所以一定要建沼气池!”
修建养猪场的中型沼气池要花费几十万元,对夫妻俩来说不是个小数目。巧的是,当时有关部门正在宣传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这个项目,夫妻俩申请通过后,政府不仅派了技术人员来指导修建,还补偿了一半修建费。
修好了沼气池,秦润喜家的养猪场办得顺顺当当。现在养了几百头猪,收入不错。
不仅如此,秦润喜家的沼气池还成了周边几个村村民眼中的“香馍馍”。秦润喜说,自从她家养猪场的沼气池建起来之后,附近村民经常来找她要肥料。因为在沼气池里,猪粪经过沉淀后有害物质分离出去,变成了有机肥,这种肥比农家肥更环保健康,和化学肥料比起来更是没话说,因此引得种菜的村民都喜欢来这里挑肥。
在秦润喜家的养猪场沼气池的带动下,和平村周边至少600多户村民种菜积极性提高。而且,使用有机肥料种出的菜品质好,能够卖出好价钱,这也帮助村里的农民们增收不少。
记者了解到,我市在推进沼气池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生态家园建设,建立了“猪—沼—果”、“猪—沼—鱼”、“猪—沼—菜”等多种生态家园模式,实现了沼气建设与农村环境美化、绿化、净化相结合,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居住环境和卫生条件。
建设沼气池的同时,一批批新农村相继建立,如恭城的红岩、横山、北洞源、黄岭,灌阳县的水井头,兴安县的塘子头、福祉田、桐木村,平乐县的雷家、中洲等,新村建设集环境保护、旅游开发、水果和林种结构调整、畜牧品种改良于一体,一大批生态环境好的新农村建设起来。
我来说说
莫胜平(七星区穿山街道办农业服务中心):我们辖区内每个沼气池建设点我都去过,并且经常了解反馈情况、做一些维护工作。现在老百姓用得满意,我们就放心了。
秦小宝(光辉村村民小组组长):我不太会说漂亮话,我就觉得,这个沼气池起到的是“辐射作用”,“辐射”带动了我们周边的村民都增收!
推荐阅读:
(来源:广西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