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20日消息: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林业作为首要任务;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林业既是公益事业,也是基础产业,在维护生态安全、改善民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天因林而蓝,山因林而绿,水因林而清,民因林而逐步走向富裕。直辖以来,重庆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以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提高林业效益、增加生态产品和农民收入为目标,在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进程中,大力发展民生林业,努力实现既“增绿”又“增收”,富裕一方百姓。
森林在推动绿色增长中具有重要功能,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直辖以来,我市紧紧抓住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森林工程等建设机遇,在大力实施植树造林的同时,不断加强产业基地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使林业产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昔日的荒山成了郁郁葱葱的绿水青山,农民致富有了“摇钱树”、“聚宝盆”。
2011年,我市实现林业产业总值320亿元,基本形成了以木竹加工、森林旅游、森林食品、苗木花卉为主的产业支柱。农民林业人均收入达到600元,奏响了一曲“绿色富民新曲”。
夯实基础,推进产业基地发展
林业产业的“原材料”是各类林产品,要壮大林业产业,首先要有充分的林产品保障。为此,我市依托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突出区域产业特色,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基地建设。
“全市已建成林业产业基地达540万亩,基本形成‘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市林业局副局长邓东华介绍,现在我市的许多产业基地都基本成型,为后续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比如梁平寿竹、南川方竹、荣昌麻竹、永川撑绿竹等竹产业基地;城口、巫山、巫溪核桃、板栗,武隆猪腰枣,江津花椒,彭水、秀山油茶等森林食品产业基地;秀山金银花,石柱黄连,巫溪、忠县红豆杉,巫山、城口天麻,铜梁枳壳等森林药材产业基地;巴南花木世界、北碚静观、璧山丁家等花卉苗木产业基地不仅夯实了产业发展之基,还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
以花卉苗木产业为例。我市已建成40万亩基地,实施“林苗一体化”基地10万亩,千亩以上基地达32个,其中5000亩以上的特大型基地5个。位于璧山的花卉苗木基地培育有900多个树种,涌入企业105家、专业大户300余户,2011年实现苗木销售收入6亿元。花卉苗木成为老百姓“离土不离乡”增收致富的朝阳产业。
外引内生,积极培育龙头企业
有了大量的产业基地以及充足的“原材料”,那就要想方设法将之转化为效益。为此,我市不拘一格外引内培,实行“四优先、四对接、一奖励”的扶持政策,壮大一批龙头企业。
以木竹加工业为例。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香港理文纸业、香港玖龙纸业、山西骏达木业、新加坡金鹰国际纸业等大型加工企业成功落户我市,使我市木竹加工产业实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转变,现已形成制浆50万吨、造纸300万吨、林板60万立方米、木门600万樘的生产能力。
“另外,我市还大力加快现代林业园区发展。”市林业局产业处处长钟德全说,目前,各地正在依据资源情况,快速推进现代化林业产业园区的建设,比如主城区周边的花卉苗木、林产品深加工园区,渝东南的森林药材、生物质能源园区,渝东北的木竹加工、森林食品园区等。这些园区的建设为龙头企业实现生产要素聚集、产业升级和抱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我市整个林业产业提档升级。
目前,全市林业龙头企业已达100家,林业特色乡镇90个,涌现出一批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辐射能力强、产品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林业龙头企业,并逐步形成了带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产业集群。
以森林食品加工业为例。通过建立现代林业园区,提供厂房、设备技术更新等方面的支持,为花椒、笋竹、干果等产业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批以江津花椒、金佛山方竹笋、包黑子鲜食笋、秀山金银花等为特色的品牌产品不断壮大,产业链不断延伸,初步形成生产、加工、生态、文化、旅游、餐饮等多位一体的综合发展格局。到2011年底,森林食品加工企业达130余家,产品60余种,产值55亿元,带动近百万农民就业。
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除了传统的林业产业外,我市还充分利用现有林地,积极拉伸产业链条,突破单一发展模式。”钟德全说,最近几年,我市按照注重效益的原则,紧紧围绕林下养殖、林间种植和复合经营等模式,积极引入城市资本、科技人才,逐步把资源优势与资本、技术优势结合起来,林果、林药、林菌、林禽、林蜂、林草、林菜等林下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个新路子。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市林下经济面积已达400万亩,涌现出荣昌林下养菌、城口林间养蜂、石柱林下种黄连、黔江桑下种菜等一大批成功典范。
以荣昌复合经营模式为例。首先利用“林菜”模式,种植麻竹笋14万亩,年产麻竹鲜笋10万吨;同时大力推广“林菌”模式,种植林下食用菌5000多亩;利用“林禽”模式,初步形成了仁义桑园鸡、古昌桉树鸡、双河麻竹鸡、铜鼓柏树鸡、清江桉树鹅的林禽产业布局。该县2011年7.8亿元的林业总产值中,林下经济产值就达4.68亿元。
林下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农民致富。现年41岁的永川区大安街道居民李廷永原来从事汽车运输工作,2003年他在大安云务山村租用农民土地50余亩种植麻竹,先后在麻竹林下养殖土鸡、种植竹荪。去年9月,他又从福建引进大球盖菇菌种试种30余亩,今年2月出菇以来,平均亩产超过2300斤。仅此一项销售额就突破35万元,利润达20余万元。他计划今年内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00亩以上,并成立球盖菇种植合作社,与超市、农贸市场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
“另外,作为林业产业的又一重要延伸,森林旅游在我市越发红火。”钟德全说,一方面是群众需求增加,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年来我市大力改善森林公园基础设施条件,加大森林景观资源开发和招商引资力度。全市共建成市级以上森林公园78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5处。武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成为全国十大“森林旅游示范区”之一。
更好的资源条件和服务,使森林旅游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成为林业产业的新亮点。2011年,全市森林旅游人数达4500万人次,直接旅游收入达20亿元。
同时,各地农户依靠这些丰富的森林景观资源,积极建设星级“森林人家”,发展森林旅游、乡村旅游等绿色度假休闲产业,实现了收入的大幅增加。
让林业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观点面对面》》
访市林业局局长吴亚
重庆日报:与生态建设相比,您如何看待林业产业发展?
吴亚:改善生态是林业的根本任务,改善民生是林业的主要目的。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其实并不冲突,生态建设是将林业融入公益事业的范畴,为国土披上美丽的绿装;产业发展则反映林业是基础产业之一,为群众提供更多的绿色有机产品;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生态建设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而林业产业的发展则为生态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后劲。
目前,我市林业产业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农民来自林业的收入提高到了600元。但客观地讲,我市的林业产业化水平还不高,只能算起步阶段,还有较大的空间。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改善生态的同时,大力扶持林业产业发展,让林业产业成为生态建设的助推器,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和企业发展的新路子。
重庆日报:我市今后5年林业产业工作思路及目标是什么?
吴亚:下一步,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调整林业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突出特色效益林业,推进现代林业产业发展,在巩固提高现有产业基础上,积极发展以绿色资源、绿色能源为主的林业产业,如生物质能源、碳汇林业等。力争至2017年,建设现代林业园区10个,培育林业龙头企业100家,打造林业特色乡镇100个,发展星级“森林人家”100家,实现林业总产值700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突破1000元。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让市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生态林业之“美”和民生林业之“利”。
推荐阅读: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