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屏障功能退化 云南玉溪人工湿地面临危机

2012年11月21日 15:25昆明日报李思凡

玉溪东大河湿地氧化塘积满淤泥

玉溪东大河湿地氧化塘积满淤泥

中国园林网11月21日消息:2001年,玉溪市开始尝试建设人工湿地,用于阻挡入湖污水和垃圾。经过10余年的发展,星云湖、杞麓湖、抚仙湖三湖沿岸及河道入湖口共建成人工湿地5000余亩,为三湖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资金短缺、管养不力,这些生态屏障正面临功能退化、寿命缩短的危机。像滇池沿岸一样,让人工湿地变成一道湖岸风景线,玉溪要走的路还很长。

玉溪市环保局湖泊保护与治理科的负责人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现在每增加一块湿地,就多了一个包袱”。这位负责人说,从2001年至今的10多年来,新建湿地项目几乎年年都有,但建成以后就很快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其实,不管是截污治污还是发展旅游,后期管养才是关键。

据介绍,目前玉溪三湖沿岸的湿地大致分为河道入湖口人工湿地、湖滨防护带湿地等,大的上百亩,小的也有数十亩。其中既有政府筹资建设的,也有企业投资建设的。以一块数十亩的小型湿地计算,一名养护职工的工资加上日常管养费用,一年就要数万元。而那些面积较大的湿地,一年的管养费用达到数十万元。

同时,人工湿地要保证截污治污功能,还要定期对各种水生植物进行修剪清理,甚至更换。对于一些建有沉沙池、氧化塘等净化水质池塘的湿地,几乎每年都要清淤维护。如果加上这些费用,全市5000余亩湿地每年的管养费用将是一笔巨大的负担。

目前,玉溪市三湖沿岸的人工湿地建成后,一般交由所在县区政府相关部门管理,甚至下放到乡镇环保等部门负责管养。对于县区或乡镇来说,根本无法承担如此沉重的管养负担。

以地处抚仙湖北岸的澄江县为例,抚仙湖径流区内人口最多,城镇、村庄最集中的就是澄江县。承担着保护抚仙湖重任的澄江县,从2001年到2011年先后在抚仙湖北岸建设了东大河、新河口、洋潦营、窑泥沟、镇海营、广南营和马料河等7块人工湿地,总投资约1700万元,累计占地面积240余亩。

2006年3月建成的东大河人工湿地是这7块湿地中最大的一块。目前,这块湿地仅有一名湿地管理人员,氧化塘和其他净化水质的池塘5年都没有实施过清除淤泥的工程。由于缺乏经费对人工湿地进行清理、维护,这块人工湿地不但氧化塘被泥巴占了,湿地埂子上原有的孔洞也被泥巴堵塞了不少,净化水质的池塘容积大为缩减,从上游河中流下来的水只能处理一半,其余的几乎就顺着净水池溢到湖里去了。

面对着资金人员的缺乏,玉溪三湖沿岸的人工湿地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功能退化的危机。维持湿地基本功能尚且举步维艰,根本无法容纳大量游客涌入。市环保局湖泊科的负责人表示,让湖滨湿地成为一道风景线的想法很美,但目前在玉溪还不现实。记者蔡钧玉溪报道

新闻背景:建昆玉经济带背景下湿地保护的新意义

10月份,云南省旅游局发布的《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总体规划(纲要)》提出“培育五湖旅游增长极”。

“五湖”,指昆玉地区的滇池、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阳宗海五大湖泊。这五大高原湖泊,集中在面积不到5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是云南省内湖泊最为集聚的区域,被誉为“滇中之肺”。

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建设就是以“五湖”为核心,依托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交通先行,围绕“两核两轴五湖十二城”发展,通过旅游产业的特色化、聚集化、融合化发展推动昆玉地区的同城化进程,促进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改善高原湖泊生态环境,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实现产业城乡一体化发展。

要围绕五大高原湖泊打造昆玉旅游产业新的增长极,就离不开五大高原湖泊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作为陆地和湖泊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控制土壤侵蚀、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和生存环境、净化入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改善湖滨景观、维持生态平衡等强大的生态净化功能,在湖泊生态修复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着重加大对五大湖环湖湿地、草海湿地等的恢复和整治工程建设以及环湖景观带的建设”。 湿地建设对于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阅读:

保护长江湿地 共建美丽中国

山西:晋中市潇河湿地公园景区进展顺利

娄底结合矿区生态环境建设 切实加强湿地保护工作

河北沧州83岁老汉要建生态湿地

(来源: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