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莞植物界外来彪悍“入侵客”

2012年11月23日 09:24南方都市报刘媚

中国园林网11月23日消息:和张牙舞爪的入侵动物相比,入侵植物更具隐蔽性。它们造成的伤害和威胁却一点也不逊色。东莞植物界的平衡也曾被外来生物入侵和破坏。早于1996年,东莞在凤岗雁田发现松材线虫,这种北美来的微小线虫,在日本和香港肆虐成灾,躲在松墨天牛的嘴里和肢体中,钻入松树的伤口,能导致整棵树枯死。东莞市的松林面积就从当时25万多亩急剧下降到现在的3 .97万亩。而另一顽固外来生物薇甘菊,这场反侵略的“生物战”则更为持久艰难。

“头号毒草”薇甘菊纠缠东莞14年

薇甘菊称小花蔓泽兰或小花假泽兰。原产于中美洲,这种藤本植物能对所有树木构成威胁,通过攀援全部覆盖,限制光合作用以及分泌毒汁抑制周围植物生长,造成成片树林枯萎死亡。在深圳大鹏新区动员全民防治,5元/斤收购“毒草”薇甘菊时,东莞林业局与这一美洲来客已经纠缠了14年。

1998年10月,东莞在大岭山林场首次发现了薇甘菊。到后来,这一植物界的头号“恐怖分子”疯狂蔓延,从10亩林地发散到了全东莞20个镇街,最高峰时面积已经达到了5万亩。2006年起,东莞全市围剿薇甘菊,每年的防治资金从500万元增至近千万。最新统计,全市薇甘菊的分布面积下降到3.52万亩。可是,春风吹又生。11月,薇甘菊的种子又乘着风扩散。林业局的工作人员聊起来也无奈:“就像老鼠和苍蝇,怎么杀也杀不绝。”

入侵香港请来的“美洲客”

鲜有人知道,这一热带美洲的藤本植物是怎样漂洋过海来到了东莞。根据媒体的报道,他们却是香港最先请入门的“客人”。1919年,薇甘菊就被当作城市绿化象征引进香港。东莞林业局营林科人员介绍,曾经有一段时间,薇甘菊还被香港视为“复绿功臣”,大面积种植在山体斜坡上,防治水土流失和山体滑坡。不过,这一美洲来客在干燥缺水的斜坡上很难生长,却在阳光充足的林地边缘疯狂蔓延,并且反客为主。

嫩绿细长的薇甘菊有强大的攀援功能,能爬上灌木和高大的乔木,展开浓密的叶子,覆盖住整棵植物,阻止树木进行光合作用,最后令其窒息而死。薇甘菊同时还分泌毒汁,抑制其他植物生长。根据媒体报道,1984年,薇甘菊对深圳发动了“闪电战”。1千粒薇甘菊的种子重量不及0 .09克,这些超轻籽乘着台风,像庞大的“空军”一样飘过了深圳河,并且步步为营逼近东莞。

1998年,东莞第一次在大岭山的森林公园发现了薇甘菊,他们已经覆盖了10亩林地。很快,临近虎门的伶仃岛成为薇甘菊的重灾区:岛上8成的林木都被摧毁,小鸟无处栖息。600多只猕猴原本靠岛上的香蕉、荔枝、龙眼为生,他们的生存也受到威胁。

原本的“复绿功臣”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视为“毒草”。2009年,广东全省薇甘菊发生面积已近49.4万亩。整个珠三角每年因其损失超过5亿元。在东莞,当年曾经盘踞在大岭山一角的“美洲客”已迅速蔓延:从10亩林地发散到了东莞20个镇街,最高峰时达到了5万亩。

防治“像老鼠一样杀不绝”

东莞大片弃耕的果园、疏林地和林缘处等都是薇甘菊肆虐的区域。受灾最重的是丘陵区,大岭山发生面积有9000亩,大朗也有5000亩。昨日下午,南都记者随着工作人员进入同沙生态公园查看,园区内有光照的草地上都有大块枯黄的区域,不协调地穿插在连片绿色林地之中。“那都是喷过除草剂的薇甘菊”。

同沙生态公园的区域2万亩,薇甘菊的发生面积就占了近1/4。与其它镇区一样,公园成立了专门的“除草专业队”,30来人的工程队背着药剂在林地间穿梭。每年的6到8月,阳光、雨水充沛,是薇甘菊生长最旺盛的时候:每条新枝每天生长的长度就可以达到24厘米,一年能伸长1100米。工程队必须在薇甘菊攀爬上树木发生危害前,先用除草剂进行清除。

10月后,薇甘菊开始开花、结出种子,超轻的薇甘菊乘着微风四处落地,大面积扩散,工程队们又要开始新一轮的“围剿”。14年来,东莞投入的防治资金逐年上涨,从原本的500万元/年涨到了今年的860万元。据东莞市林业局人员估算,这一防治成本已相当于130元/亩。最新统计,东莞全市薇甘菊发生面积还有3.52万亩。“就像老鼠和苍蝇,怎么杀也杀不绝。”

上周,被逼急了的深圳大鹏新区开始动员全民防治,5元/斤收购“毒草”薇甘菊。东莞林业局却不为所动,“如果反向误导了市民去种植怎么办?”东莞更倾向于保守的防治方案。比如,多种树,挤压薇甘菊的生存空间。

下午,林业局的人员带着记者穿过公园茂密的樟树林地,面前是大片空旷区域,阳光倾泻下来,疯狂生长的薇甘菊像幕布一样覆盖了整个地面。但身后高大的樟树林枝桠茂盛,遮挡住了所有光线,却是薇甘菊不敢入侵的区域。“它能借着阳光生长,我们也能借着阳光消灭它。”

“松树寄生虫”蚕食数十万亩松林

松材线虫常见的松树寄生虫。成虫虫体长约1毫米,它通过松墨天牛等媒介昆虫传播,从而引发松材线虫病。被其感染的松树,针叶呈黄褐色或红褐色,整株干枯死亡,最终腐烂。除了保守战法,要应对各种外来入侵生物,东莞还要巧用各种“生物”战术。早于1996年,东莞就在凤岗雁田发现松材线虫,这种北美来的微小线虫在日本和香港肆虐成灾,躲在松墨天牛的嘴里和肢体中,空降到马尾松上,钻入松树的伤口,能导致整棵树枯死。

东莞市的松林面积就从当时25万多亩急剧下降到现在的3.97万亩。2009年,媒体报道,东莞有7500多亩马尾松被感染。3年来,市镇两级财政共投入在松材线虫病防治上的经费均在200万元以上。最新统计,全市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已经减少到5000亩,主要分布在樟木头的丰门、官仓、石新和古坑4个社区,以及大岭山的杨屋村。

东莞市林业局人员介绍,对付这一马尾松“杀手”,林业局还是巧用了“生物隔离战”:松线虫寄居在松墨天牛上,最大的飞行距离是两公里左右。为此,最近几年,东莞都尝试在马尾松林附近种植其他松树,将马尾松之间的距离延长。“就是将感染的马尾松隔离了起来。”

时机也重要。祸害东莞树林的另一号“杀手”则是尺蠖:这种无脊柱的昆虫,手指大小,一夜之间却能吃光整片森林。工程队要在清晨就进入森林除害:用鼓风机的风力将农药粉末吹上天空,再落到树叶上。叶子上未干的露珠沾湿药粉,能让药粉长期粘在叶子上,让尺蠖摄入。这一做法已让肆虐东莞多年的尺蠖逐渐消失。

推荐阅读:

广东广州:全民围剿“植物杀手”薇甘菊

杭州:秋季落叶是风景 也可能是隐形杀手

湖北:孝感城区“植物杀手”缠死百多棵樟树

北京:“植物杀手”三裂叶豚草现怀柔水库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