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毅波:国兰产业发展模式探析

2012年11月27日 10:24园林网

中国园林网11月27日消息:走可持续发展的国兰产业模式,这是中国植物学会兰花分会理事长罗毅波多次提及的观点。经过多年考察国兰产区和企业,他总结认为,现阶段国兰可持续发展有两个模式可以探行:一是规模化设施栽培产业模式;二是自然或近自然栽培产业模式。  

设施栽培显优势

规模化设施栽培的产业模式很容易理解,就是指利用人工设施,规模化生产传统盆栽国兰,从而满足市场对盆栽兰花的需求。拥有品种权是这一产业模式至关重要的前提。“迄今为止,就盆切花而言,我国还没有一个上市公司,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花卉的品种权。有些花卉生产规模很大,但因为品种还是依赖引进,这样企业发展就受到限制。”罗毅波指出,“而国兰相比其他花卉,品种权基本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这可能也是国兰在整个花卉行业中最大的优势所在。有了品种权,再加上核心技术和资金,才能促成现代可持续的产业。”  

国兰植株整体的美和香气,使它具备被大众接受和欢迎的基础。“国兰品种丰富,自然开花时间几乎可以覆盖全年,特别是多数品种集中在冬季和早春自然开花,这在我国广大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花卉种类中并不多见,十分符合我们传统的消费习惯。”罗毅波认为,国兰的自然花期与我国传统的消费习惯很贴合,这为它拓展市场提供了很有利的优势条件。此外,国兰的株形既有迷你型,又有具备气势的大株形,适宜在不同的空间摆放;开花后产生的花粉成块,不会散布到空气中,不会产生花卉过敏的危害等,这些都为国兰的市场推广加分。  

优势虽然明显,但这一模式的发展也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罗毅波这些年几乎把重要的国兰产区都跑遍了。他说,目前很多产区存在栽培设施不科学、不标准的现象,设施过于简易,但长远的发展需要标准化的栽培设施。“设施跟上了,商品率提高了,经济效益才能真正体现出来。产业化的目标是要让单一品种做到栽培设施的标准化。”  

回归自然可延伸

国兰是我国一类资源性花卉,这个模式就是要在自然或者近自然的环境下,广泛种植国兰,从而为国兰产业链的延伸提供物质保障。同时,通过自然栽培的平台,在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取得综合效益。“换句话说,这种产业模式就是要使国兰跳出花卉行业,而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来建设兰花生态文明。”罗毅波解析。  

利用人工“复壮”和“重引入”等保护生物的技术和手段,在自然生态条件优越的地区,开展国兰自然或近自然的栽培,可以取得多方效益,罗毅波娓娓道来:首先是经济效益,开展兰花生态旅游,恢复甚至提高国兰自然新品种产生的可能性,使新品种可以稳定出现在品种市场,都可源源不断带来经济收益;其次是生态效益,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环境中,发展国兰的自然栽培,可以使当地居民直接从森林生态系统产生经济效益,从而激发居民保护森林、保护生态的积极性,这种以经济效益为基础的保护也是可持续的,是最容易被广大居民接受的方式;再次是社会效益,国兰的自然或近自然栽培,无需后期施肥、浇水和打药等精细管理,粗放的栽培方式适合缺乏体力的留守人群,特别是多山地区的老年人、妇女等人群,通过这种方式,当国兰资源恢复到一定水平时,产生的效益可以缓解他们的生活保障问题。  

“虽然国兰产业化的两大模式还不成熟,特别是第二种模式还处于理论探索阶段,但经过持续的努力,相信兰花工作者能在实践中完善多方效益综合的可持续产业模式。”罗毅波很有信心地说。  

推荐阅读:

国兰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兰产业化之我见——地方有特色生产是重头

国兰产业化之我见——积累出成果做好“领头羊”

国兰产业化之我见——品种是优势科技是短板

(来源:园林网)